因为突发事件的缘故,我们的经济、收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不过在一声号令之下,昔日被管制得非常严格的“地摊经济”的再度崛起,让许多人走向了大众创业的道路,也缓解了很多人的收入问题,这是一次正确的战术选择,不仅能缓解国家的就业问题,也能缓解个人的收入问题,一举两得。
我们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封建皇朝大多数都是重农抑商,这也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单一化,而随着商业的发展,经济也得到巨大的发展,这是古代集市贸易得以发展的有利条件,其实古代的集市与我们现如今的“地摊经济”有着相似的模样;现如今地摊经济的发展是因为个人的收入问题需要得以缓解,而古代地摊经济般的贸易集市又是如何得到发展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贸易的起源
在以体力劳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人们的生产劳动都是彼此分工合作的,所以彼此之间的产品就成了能够互相交易的商品,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社会的分工逐渐扩大,有些部落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有些部落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有些部落专门从事畜牧狩猎,除开部分自身部落的消耗以外,剩余的产品就可以用来与其他部落的产品进行相互的等值交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物易物”。
《史记》记载:“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推断,那时候人们的交换都是在早上,地点就是在水井的旁边。
氏族成员之间在早晨打水的时候,顺带把剩余的货物带上,在井边洗净,再与其他氏族成员换取其他物品。因“市”与“井”结缘,“市井”这个词后来就被流传下来。
也有所谓的“处商必就市井。”长期以往就成了人们口中的口头禅,后来人们常常会把经商的人称之为“市井之人”。在《史记·聂政传》中说:“嗟呼,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
贸易的起源源于货物的剩余以及彼此之间对货物的需求。
随着贸易的发展,贸易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并且贸易的商品也不再单一化,也不仅仅是部落之间的以物易物,而是出现了货物之间的中间产物,被称之为“一般等价物”,后来也发展成为了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货币,而货币的发行也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不再是单一的部落之间的沟通交流,慢慢的贸易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表现,
贸易的发展是经过多次朝代的变迁以及各种政策、人文条件所造成的,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这里就不便说太多,我们主要以贸易发展的两个鼎盛时期来说说贸易的发展史。
春秋战国——集市贸易的第一个波峰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原大地上不再一家独大, 而是处于一个诸侯割据的局面。国家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军队的强大,想要军队强大,最离不开的就是金钱的支持,而古代金钱的来源更多的来自于税收,如果仅仅靠农业的发展,不足以让一个国家有充足的税收收入,这时候商业的发展也成了必然。商业贸易的税收也成了国家发展壮大的金钱来源。
国家内的商业贸易能够崛起,最离不开的就是国家的支持,而春秋战国时期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重商”,“重商”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基本国策”,因为此时各个国家呈现的局面是“哪国重商哪国富”。
郑国是众多诸侯国中率先富起来的国家,虽然在这个时期没有称霸中原,不过也给商业贸易的发展带了个好头。
周宣王在分封郑恒公在陕西的封地的同时也给了他一批原来属于商族后裔的商业奴隶,这些奴隶在郑国的商业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郑恒公也对他们另眼相看,不仅取消了他们的奴隶身份,同时也给了他们一定的自主经营权,为了让郑国内部的商人能够自由的经商,郑国采取了“不干涉”的政策,与商人订立了盟约,即:“尔无叛我,我无强贾,毋或丐货。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特此质誓。”
意思就是说: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保证不会强买或者夺取商人的货物财产,不过问商人有多少的货物,赚了多少钱。
正是由于郑国对待商人的宽松政策,致使商人能够踏遍各个国家,东买西卖,促进了各个诸侯国的经济,也让郑国成为了一个富裕小国。
如果说春秋时期是商业贸易的大发展,那么战国时期就是商业贸易的发展与传承,战国时期的商业贸易都集中在正规的集市中,并且配有市吏管理,这些人以及职责都是承袭了旧制,不同的是战国的集市管理开始引入法制管理。像秦国:首先就用“立法”的手段干预集市的莫阿姨,颁布了《关市律》和《金布律》。
其内容包括:
1、禁止自佐吏以上的官吏利用有驮运行李的马和看守文书的士卒经商做买卖,违者处以流放之罪。
2、对待军士、官吏、奴婢公家的人实行“供给制”。粮食按人按量来分配,衣服则以折法“现款”,令其到规定的店铺购买,粮食和布匹都统一由政府经营。
3、集市中商品的价格由政府统一管理,对于商品的价格要“明码标价”,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表明了战国对集市贸易的管理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4、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度量衡制。从法律上规定经济处罚的界限,对制止欺行霸市和处罚的随意性有积极的意义。
5、货币统一由王室专铸,地方以及私人无权铸钱,违者判罪,政府所铸造的货币不论精粗,一律通用。
与西周、春秋不同的是,战国对待集市贸易更加的统一化,并且通过法律来管理集市,而在战国以前的西周和春秋,不论轻重,随意鞭挞、判罪、没收商人的权利。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还是依赖政府的管控和促进,这个时期的商业贸易的发展更多的是取决于国家对待商业的政策,更多的是用人为的方式来干预商业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不平衡,并且更多的取决于人类的意志,这样对于商业的短期发展有用,长期发展仅仅是局部的促进作用,做不到全面的促进作用。
两宋——集市贸易的第二个波峰期
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贸易发展是受制于国家的政策驱使而发展的,那么两宋时期的商业贸易的发展在政策的基础上,延伸出了由市场带动商业贸易的发展。
为什么是在政策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呢?商业贸易的发展始终都无法离开国家的政策使然,时至今日市场中的商业贸易都有国家政策的干预才能保持发展的长治久安,这是无法避免的存在。
两宋时期的商业贸易发展得如此鼎盛与它拥有多种多样的集市息息相关。
1、街市:
临街开市,这是北宋都城集市的一大特色,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地摊经济”相类似,这样的街市没有官吏管理,也没有规定的开关时间,可以自由交易,北宋的东京无街不市,商品的交换也成了城市居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夜市:
夜市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了,不过真正发展起来的是在北宋的东京,那时候的东京有多少夜市?
根据史料的记载:“入夜的东京,在大街小巷,桥头渡口,到处灯光闪烁,一片辉煌,如同白昼。”
可见此时北宋夜市的发展一点都不比今天的夜生活弱多少。
3、大型草市:
草市原来是指农村和市镇交换的重要场所,而来到北宋则变得更加的大型了,因为此时的北宋集市贸易的发展极其鼎盛,吸引了无数的商人成群结队 的涌向城市;还有一个是因为北宋战乱不断,大量的战马军士从京城出发。
都城草市以经营草料为主,与农村和市镇不同,都城草市已经演化成了定期的综合性集市。
4、瓦市:
这是在北宋都城,集商品交换和娱乐于一体的集市场所。瓦市的特点在于:一、建筑采用的顶棚式设计,以勾栏作围墙;二、瓦市中既有货物买卖,也有文化娱乐,即便是不做生意也能载兴而归;三、瓦市的规模很大,能够容纳千人以上。
5、庙市:
北宋时候的庙市规模庞大,规模最大的莫过于“相国寺庙会”,该庙会每月开放五次,每次都有万姓交易。所谓“万姓交易”就是百姓可以随意进入购买东西。集市中除了有日常的普通商品还有各种的飞禽走兽,珍禽奇兽,无所不有。
“相国寺庙市”既有烧香拜佛,又有货物交易,还有文化娱乐。可容纳万人,市场的见识甚是精致,现在的相国寺市场便是仿宋式市场,规模空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总结
商业贸易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这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必要物质条件,这是无法避免的,贸易集市的发展在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这两个节点都是贸易集市发展的一个重大时间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贸易集市的发展绝不止这两个节点,还会有更重要的时期让贸易集市得以发展,让我们一同迎接未来更进步的贸易集市。
关注文化历史,关注@孤篇
铭记过去,共同成长!!
我是孤篇,一个专注于文化历史的95后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