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还是好人多,恶人也不少。恶人从哪里来的呢?
人和妖精都是妈生的,不同的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
恶人也是他妈生的。
人之初,是善是恶已经争论千年。
孟子说,人人天生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发展为仁、义、礼、智四德。
荀子说,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反倒是生来就有恶的本性,欲望是恶的根源,欲多物寡,寡则必争。
两位先哲都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好吧,人类还有救。不同的是孟子认为是因为人的本性良善,荀子认为是人的智慧和后天的教养。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的四句教的含义世间万物原本没有善也没有恶,人生来也如同一张白纸,人在思想意识上按照自己的世界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对人对物对事有了好坏的区分,能够洞悉分辨善恶的是人的良知,在事上在实践中通过为善去恶,磨炼修练自己的意志,使意志符合良知,实现良知导向的价值自觉。
从人自身来讲,人的恶是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人的行为是通过人的思想和意识来指挥。从社会组织来看,善与恶具有相对性,来自于社会道德伦理价值判断,从某个时间某个范围来看,善的行为,可能是恶的。所谓金刚怒目,降伏四魔,菩萨垂眉,慈悲六道。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一些恶的行为,产生于人自身的欲望,自身的执念。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正常人都会有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需求到一定程度,就是欲望,欲望到一定程度就是执念。恶人为了自己的需求、欲望、执念会做出违反社会价值规则的事情,祸害他人,危害社会,产生恶的行为,就成为了恶人。
人与人生存环境不同,从幼时孩童到成年,经历的事,接收的理念,导致个人的需求欲望、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价值理念各不相同,对物质精神的诉求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即便是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家庭教育,有的人是强壮,有的人孱弱,有的人冷静,有的人冲动,不同的体质,不同的血质,不同性格,不同的气质,也会有行为方式的不同。一个有同感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的人,可能精神需求会高于生存需求;一些狂热的宗教徒为了信念,可能生存的需求是很低的;对于性需求,有的人是性瘾患者,有的性冷淡;有的人大大咧咧,有的人因为嫉妒而去作恶。
从社会学的角度,在正常范围内的行为可能是正常常态的,超出这个区间的就是异常的变态的。
恶人,既是他妈生的,也是环境养的。
在很多恶人的精神里,他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作恶,他认为自己行为是对的,因为他们不能共情,他们的行为被自身的执念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