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行着一句谚语——‘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形容那些‘妻管严’的软骨头男人,只会投媳妇所好,而将自己父母抛之脑后的不孝顺行为的一种讽刺话。
显然,我的哥哥是这句谚语的践行者,尤其是在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之后,哥哥的所做所为无法让外人不坚信——媳妇啊,孩子啊在他心中拥有着最高的地位。由近及远,哥哥做的事历历在目,都在践行这句话。
母亲在世的时候,再拖累父亲,再使唤他,父亲都没有哭过。母亲去世之前,哥哥担心有病的母亲会影响父亲的健康,曾极力劝父亲离开养老院,戓者换房间,不跟母亲住同一个房间。可是都被父亲坚决拒绝了:嫩娘住哪里,我就住哪里。我不怕她拖累我,看到她人在床上,听着她哎呦哎呦,我心里是踏实的。
母亲走了以后,这是父亲独自一人第一次在养老院过春节,他像个孩子一样,在来看望他的大姐面前痛哭了好久,这个场景是表妹转述给我的。父亲的大姐,是我的大姑,今年已经是85岁了,比父亲大两岁,但是身体健康独居在农村,也是一个苦命的人,大姑中年丧夫,老年又失去了一个小儿子,她俩女儿和大儿子都不和她住一起,是我小姑家的表妹开车拉我大姑来养老院,看望我的父亲。
母亲去世以后,父亲一直住在养老院原来的标准房间里,同屋的另一个床位上已经换了两位男性老人,每到逢年过节见同伴被自家儿子接回家过年,失去至亲老伴的父亲难免悲伤,龙其是他唯一的儿子,我的哥哥在年前找了个借口说服老父亲,他陪老婆儿子孙子在杭州的小儿子家过年,过年期间他不在老家。当老父亲电话告诉我,他唯一的儿子不陪他过年时,语气相当轻松,表现的无所谓。可是年后听表妹说,老父亲想亲人了,给他大姐打了有20个电话了,没打通,所以表妹把大姑带去养老院聚聚,亲人离开时,父亲哭的不行。
今年春节,我那把老父亲安置在养老院过年的哥哥,据说在大姑看望老父亲之后,从杭州返回老家,见父亲一面又回杭州了,理由是:他老婆胳膊疼,离不开他。其实嫂子今年才56岁,一个人看孙子没问题。在给生前的母亲陪床时,嫂子曾经对我抱怨:哥哥不舍得离开老家,不愿意去杭州陪着她看孙子。当时我还开导她,你能放心去杭州,是因为你的父母早都不在世了。
今年春节我和孩爸没回老家,一是响应政府和单位的号召:就地过年。二是孩子高三是没有寒假的,考爸考妈是没有春节的。
如果政府没有就地过年的号召,孩爸那颗归心似箭,牵挂家乡父兄的忠诚何以安放?其实他陪伴孩纸时,人在心不在。我能做到人心合一陪伴着孩子学习,常常给老父亲打个电话。
不知被嫂子洗脑成功,还是哥哥真是心里以妻儿为重,在母亲去世的第一个春节期间,不陪孤独的老父亲过年。
是陪老人重要?还是妻子孩子重要?显然哥哥选择了后者。
2018年那个春节,好像很遥远,可是哥哥做的事就像在昨天,是那么熟悉。那年我的孩子中考,不幸的是年前婆婆去世了。之前并没有计划回老家的我们,打算陪孩子在青岛学习的,而是临时决定带孩子一起回老家过年,各回各家,我看望我的父母,爱人则安抚安抚他失去老伴的父亲。都快到除夕了,哥哥还没有表示要接居养老院的父母回家过年,在除夕前一天,我和我父母都已经接受,他们二老在养老院就地过年,我和哥哥商量:大年初一的午餐,大家一起陪父母在养老院聚餐吧,我已在餐厅定好餐了。哥哥马上就表示,他不参加,他要送去杭州的嫂子到济南飞机场,嫂子已定好机票,大年初一晚上登机。我马上表示,孩子需要回青岛学习,我们开车路过济南,肯定能把嫂子准时送到飞机场,哥哥可以腾出时间来陪父母进餐。被哥哥一口拒绝:我不能陪你嫂子去杭州,再不去送机,她会和我闹的。初一早上,哥哥毅然决然地陪嫂子去了济南,玩了一白天。后来,我才晓得,原来大侄女婆家的爷爷奶奶在济南,大侄女俩口子陪爷爷奶奶吃了初一的午餐,大侄女带着孩子和嫂子一起登机去了杭州,哥哥则从济南返回老家,完美错过陪父母过年的日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老父亲渴望儿孙满堂过大年是不言自明的愿望。自从2017年2月份,父母住进了养老院,这已经是第四个春节了,也是没有母亲之后,我的父亲在养老院渡过的第一个春节,理性不顾及老父亲的感受,对老人有边界者,如我哥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