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年5月,明朝的弘治皇帝朱祐樘驾崩。这位年仅36岁的皇帝去世前指定大学士刘健、谢迁和李东阳为继位的太子朱厚照辅政。刘健和谢迁等联合给朱厚照写信,要求处决罪大恶极的刘瑾等“八虎”,可惜未能成功。刘健、谢迁被迫辞职,回家养老。十多个直言敢谏的南京监察官在得知刘健和谢迁的情况后联名写信,请求朱厚照挽留刘、谢两人,并把矛头直指“八虎”,结果一个个被捉到北京执行廷杖,被打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有的甚至致死。为了扳倒那位权倾朝野、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的刘瑾,王阳明仗义执言,
直接上书给皇帝朱厚照。但也被廷杖伺候,打了四十军棍后还被投进锦衣卫大牢关了起来。
1507年春,结束了牢狱生涯的王阳明又被贬到贵州龙场驿站担任站长。那是一个山遥水远,地处荒僻,环境恶劣,瘴气流行,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但王阳明却很坦然,勇敢地面对这次放逐。他的诗这样写道:“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经过近一年的长途跋涉,终于在1508年初到达了他的放
逐地贵州龙场驿站。
王阳明到达贵州龙场驿站后,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适应外部环境,主动搞好与当地人的关系,化夷为友。又跟当地人学干农活,开垦耕种,他在种地之余还乐于作诗:“起草不厌频,耘禾不厌密。物理既可玩,化机还默识。即是参赞功,毋为轻稼穑。”王阳明还与仆人自娱自乐,给居住的山洞和窝棚分别起了“玩易窝”“何陋轩”“君子亭”等文雅诗意的名字,并用唱民歌、跳狂舞的方式驱走心中的沮丧和山野的孤寂。他不断地诵读经典,钻研理学,探索宗教,以此投入到自己天马行空的思想世界中。终于在1508年春夏之交的一天午夜,王阳明突然顿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从此,中国思想史上璀璨夺目的心学便诞生了。
王阳明也因这一“龙场悟道”而光耀千秋万代。
叙述完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人生经历,我突然想起了煤炭、金子和种子三样东西。煤炭能发出热能,但需要人为的点燃等外因。金子能发光,但如果被人为地埋没了,发出再强的光也无法让人欣赏到。而种子就不同了,甭管你把它抛向哪里的土壤,它都能自动地生根、发芽和成长,这就像王阳明一样,贵州龙场这片土地再贫瘠,工作生活的条件再艰苦,他也能充分地利用好当地的环境,安慰、充实、丰富、修炼、提高、成就自己。所以,尽管煤炭、金子和种子这三样东西都是宝,但王阳明没有选择做煤炭和金子,而是选择了做种子,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更有智慧、更值得敬佩、更令人赞赏的选择。
唯有植根于土壤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