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过了100年依旧还能引起广泛讨论的书,它不科学也不严谨,大部分的推论结论多来源于经验和观察,充满了极端和偏见,全书可见作者古斯塔夫·泰勒对部分人群的歧视和贬低,但即便如此,这本书仍会被许多人在各种社会事件引发广泛热议时被提及。
《乌合之众》最主要的观点是群体无意识,作者认为,在一个群体里面,个人的理性因素只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大部分人的行动只会根据第一感觉走,这种情况在群体里会被无限放大,因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同,而泰勒认为大部分的人受教育程度低下,因此一个群体里不理性的因素会被无限放大,那些有意识的理性因素则会被吞没,这就导致了群体里的人会呈现一种麻木催眠的状态,群体里的所有人只会根据情绪和本能而行动,就好比一个温和的泥瓦工,在孤身一人的时候,会控制自己的本能和欲望,但当处于群体之中时,他的本能则会被群体带动,处于极端的状态,理性和思考能力会被抑制。
《乌合之众》还提到,当群体处于无意识状态时,理性会被磨灭,但想象力会变得异常强大,如果这时群体受到刺激,会本能地做出符合自己第一意识的想象,忽略事实本身,只能看见自己的幻想,大多数的谣言就是群体在传递信息的时候自主想象出来的。不理想的无意识状态使得群体在接受这种信息的时候变得异常轻松,因为这种符合“常理”的事实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也就不需要有意识的理性因素。另外,由于群众没有理性,因此对于一切需要讨论及研究的问题会变得难以接受,只会将问题简单化。所以群体在面对任何一件事时,在他们眼中通常是非黑即白的,要么绝对错误,要么绝对正确,并且由于群体无法思考,所以他们不接受讨论,像是一种宗教情感,偏执而极端。
以上所有的观点,都是十分讥讽且极端的,作者勒庞在描写群体毫无理性的同时,对群体的理解也充满了偏见和极端,似乎自己也成为了自己笔下的群体的一份子。《乌合之众》的观点不算严谨,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毫无疑问是不具备科学性的,尽管言之有理,也只是自圆其说,我们在阅读这样一本书时切不可完全当真。
但《乌合之众》的道理,似乎又具有信服力,如今的人们总能在各种社会现实中找到真实的例子与之相对应,我认为这就是《乌合之众》的价值所在,它极具现实意义,但又没有很高的阅读门槛,告诫每一个阅读它的人,请时时刻刻保持清醒,不要丧失理性,保持思考。
《乌合之众》的确是一本极端且偏激的书,但如果我们对这本书保持全盘接受或者全盘否定,那我们也就成了书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