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画外音:
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1793)实际上是个政治牺牲品,她并不是红颜祸水只能算红颜薄命。身为奥地利帝国小公主,据说幼年曾迷倒神童莫扎特,她被选中与法国联姻15岁就嫁给了未来的路易十六(1754~1793),19岁当上了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生性爱玩爱美,因为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她被称为“赤字夫人”。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六最大的共同点是生逢乱世却不懂政治,路易十六太懦弱太善良,最擅长制锁被戏称“锁匠”,他是个老好人但不是好君主,最终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死的国王。法国的财政危机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执政期没有有效解决的经济难题,“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出自他俩之口的可能性最大。如果玛丽·安托瓦内特不是身处政权中心的王室皇族,如果路易十六不纵容她的挥霍无度,命运能有改写的可能吗?法国大革命暴发后,悔悟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开始参政,奈何历史的潮流只能顺应不可逆转。被推上断头台时,路易十六39岁,玛丽·安托瓦内特38岁。直到最后死亡,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都维持住了王族的尊严。22年后,复辟的路易十八下令厚葬先王夫妇,在一堆白骨中凭借腐烂的袜子才认定她的尸骨。
历史已经远去,但是留给了我们丰富的遗产。今天我们就以Antoinette王后为线索,沿着历史的轨迹,追随这位生不逢时的“断头艳后”,也许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可以离她这么近。
从霍夫堡皇宫到凡尔赛皇宫,再到小特里亚农宫……到最后的巴黎古监狱和断头台,在这些地方你可以看到王后跌宕起伏的一生。
茨威格对王后的传记,索菲亚·科波拉的《绝代艳后》……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也可以重温历史。
霍夫堡皇宫(Hufburg)
霍夫堡皇宫是Antoinette王后的出生地,1755年11月2日Antoinette出生,是是匈牙利、波西米亚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和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个子女,也是最小的女儿。
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抽个时间去到奥地利的维也纳,看一看王后出生的地方。
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位于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自1275年至1913年间,经过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才演化成了现在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9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式建筑群,中古世纪的各式建筑风格及十九世纪末的仿古典主义风格,聚集在一起,使霍夫堡皇宫成为欧洲各种时期建筑风格的历史见证,所以柚“城中之城”的美称。
如今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总统府和政府所在地,接待国宾的仪式通常在这里举行。还包括国际会议中心,工艺艺术博物馆(包括古籍收藏、宫廷武器收藏、古老乐器的收藏),国家图书馆的典籍博物馆和民俗人类学博物馆、茜茜皇后博物馆,都是值得参观的地方。
要是去的话,可以顺便尝尝维也纳经典巧克力蛋糕——萨赫蛋糕Sacher Torte,有人甚至称她为“国宝级蛋糕”!真的有这么好嘛,多说无益,看图便知到啦。
最好呢,是道萨赫咖啡馆坐下来点上一杯萨赫咖啡(黑咖啡加鲜奶油)和一份萨赫蛋糕,坐一下午,人生享受莫过于此了!不过,想要将Sacher-Torte打包带走的你,一定要认准蛋糕上的“Original”的字符以及“Hotel Sacher Wien”的商标。
美泉宫(Château de Schönbrunn)
霍夫堡宫殿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的冬宫,那么美泉宫就是夏宫了。
这里是Antoinette小时候经常活动的地方,最值得八卦的事情是,7岁的Antoinette遇见了6岁的莫扎特,据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一书里写道:莫扎特见到安托瓦内特,惊为天人,并一本正经地向她求婚,道:“我将来要娶你为妻的!”一颗八卦的心瞬间膨胀呀!
说起美泉宫,据说当年马提阿斯皇帝狩猎至此,发现了一座泉眼,泉水清爽甘洌,因此称其“美丽泉”。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这里也是茜茜公主的夏宫。在女皇统治时期,6岁的神童莫扎特曾在这里为女皇演奏过钢琴名曲;喜欢东方文化的女皇还在宫廷里和亲友演出过中国元朝的戏剧。值得注意的是,美泉宫的内部装饰时期正值“中国热”传到欧洲宫廷,当时的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不惜重金,用许多价值连城的中国艺术品来布置美泉宫,如今,宫殿内到处可见中国古典艺术的痕迹。
圣·奥古斯汀教堂(l'église des Augustins)
1770年4月19日,Antoinette在圣·奥古斯汀教堂举行了代理婚礼,由斐迪南大公爵代表法国太子,她宣誓放弃自己在奥地利的种种特权。
这个圣·奥古斯汀教堂是个宫廷教堂,哈布斯堡王朝多次在这里举行婚礼。这座教堂尽管外表不太醒目,但是内部则相当豪华。
值得注意的是,弗朗茨·舒伯特曾在此指挥他创作的弥撒曲,安东·布鲁克纳的弥撒曲也在此举行世界首演。如今,这座教堂以举办高品质的宗教音乐会而著称,尤其是在每周的主日弥撒有完整的管弦乐队和唱诗班。这座教堂还有两台管风琴。
Île aux Épis
这个岛位于斯特拉斯堡东部,在德国小城市克尔(Kehl)的对面。为什么说到这个地方呢?我来告诉你,这里是安托瓦内特的“分水岭”,就是从少女步入少妇的分水岭。她在这里举行了一个“过渡仪式”,要将自己从奥地利带的所有东西丢在这,包括衣服。为此专门建了一个木房子来装这些“少女的记忆”,就连这个房子也是位于两国交界处的,要知道,这个仪式结束之后,她是从法国这边的门走出来的。过了这个村,她就变成凡尔赛的少妇了。这就是人生啊。
奥地利之后,14岁的Antoinette便被母亲作为政治联姻的工具嫁到了法国。下面我们把视线从奥地利转向法国,继续她的一生。
Le Château de la Muette
这个皇宫位于小巴黎十六区,我来简单给大家说一下,这里是安托瓦内特到达法国之后等待跟路易十六结婚的地方。也就是说,她是从这里出嫁的。
不过,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变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OCDE的所在地。不过感兴趣的小伙伴还是可以去十六区看一看这个昔日的皇宫。
凡尔赛宫
1770年芳龄14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就风光的嫁进凡尔赛宫成为王太孙妃,1774年随着路易十六继位登基而升格当王后,凡尔赛宫成了她在法国第一个家,同时,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六也是凡尔赛宫最后的主人。
1770年5月16日,她与未来的路易十六举行第二次婚礼,有趣的是,婚礼恰巧与凡尔赛皇家歌剧院的落成典礼同日举行。几年后,她在这里遇到了她的假想情人阿克塞尔·德·费森。这个皇家歌剧院在落成时是欧洲最大的剧院。其技术之先进以及装饰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经历了历史的跌宕起伏之后,20世纪时,经过修复的皇家歌剧院于1957年重新对外开放。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了揭幕典礼。
说到凡尔赛宫,不得不提的是专属于安托瓦内特的小特里亚侬宫和她的王后庄园。小特里亚侬宫及其公园于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记忆密不可分。她是唯一一位给凡尔赛烙上个人喜好痕迹的王后。
小特里亚侬宫Le Petit Trianon
路易十五为其情妇建造,在1774年,20岁的路易十六登基后,将该城堡及其周围花园给了他19岁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供其独家使用和享受。 她嘲笑古老的宫廷及其传统,坚持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生活。在她的特里亚侬宫属地里,她找到了让她逃避礼仪规矩的避风港。没有她的邀请,谁也不能进入那里。
小特里亚侬宫是根据当时的“希腊式”新潮流建成的,并运用了一些受古代艺术影响的审美原则。从底层到顶楼,建筑师昂热-雅克·加布里埃尔在此完成了他的杰作。
要特别提出的是王后剧院,在特里亚侬宫的舞台上,人们上演最流行的作家的作品,例如塞代纳(Sedaine)、卢梭,演唱整出的歌剧,其中所有人都觉得王后唱得非常好。在特里亚侬宫她的小剧院里,她敢于表演博马舍1778年创作的戏剧《费加罗的婚礼》,这部剧强烈批判了旧政体社会,所以国王已经下令禁演了。在某些方面,她已经与宫廷决裂了。
我在这里不多说,想必凡尔赛宫大家都去过不止一次了。总之,从小特里亚侬宫到王后花园,加上中途的王后农庄,这些2006年开放的景区,揭示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全部私生活。
杜乐丽宫 Palais des Tuileries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巴黎市民于1789年10月6日集群前往凡尔赛宫请愿,随后将路易十六及其家人挟至巴黎城内,安置于杜乐丽宫。
15世纪,这片用作砖瓦工场的土地被改建成皇家住所和花园:杜乐丽宫。1665年,皇家园林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André Le Nôtre)设计修建了这座园林,其风格存留至今,然而,宫殿在1871年被摧毁并再也未能得以重建。但是仅仅是杜乐丽花园也已经足够美了,我推荐大家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去花园散个步晒个太阳,享受一下慵懒的生活。
这是爱德华·马奈《杜乐丽花园的音乐会》
享法妹分享一个可能大家不知道的小秘密,1783年,在杜乐丽花园内,人类首次实现了驾驶氢气球飞行。
巴黎古监狱La Conciergerie
1973年,安托瓦内特被押送往古监狱,她在被送上断头台前便一直关押于此,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76天。这间关押过皇后的牢房后来被重新修建,被改建为供奉她的礼拜堂,现已成为西黛岛(Ile de Cité)上吸引游客最多的历史古迹。
巴黎古监狱(Conciergerie),那里曾是位于巴黎的皇家宫殿的一部分,后在15世纪改建成为监狱。
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安托瓦内特在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那个时候叫革命广场)结束了她戏剧般的一生。 安托瓦内特被控犯有叛国罪,于处决路易十六九个月后,亦即1793年10月16日,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魂断断头台,年仅38岁。安托瓦内特皇后在留给儿子的遗书里叮嘱说,记住父亲的遗言,千万不要寻求复仇。可是她没有想到,她的儿子,后来被历史承认的路易十七,很快就病死在大革命的监牢里,当时年仅10岁。
这是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为临刑的玛丽王后绘制的速写
“最终,马车到达协和广场,在这里她能看到先前曾居住过的汤普尔宫和断头台。她百感交集,但很快便回复沉着,继而轻快敏捷地跳下马车。无需任何人的帮助,她登上断头台的阶梯,毫无反抗,甚至在踩到刽子手的脚后,还优雅地道歉。”
赎罪礼拜堂(Chapelle Expiatoire)
赎罪礼拜堂(Chapelle Expiatoire)法国首都巴黎第八区的一座天主教堂,位于奥斯曼大道附近。它诞生于1816年,由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皮埃尔·弗朗索瓦·莱昂纳尔·方丹和查尔斯·Percier合作设计。这座礼拜堂是根据国王路易十八的命令,在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曾经埋葬的马德琳
墓地的地基上兴建的。法国革命中,曾有3000名遇难者埋葬在这座礼拜堂所在的地方。
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遇害后的遗体,到1815年1月21日移往圣德尼的皇家陵墓之前,曾经埋葬在此21年之久。
圣丹尼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Denis
这里是路易十六和王后最终被埋葬的地方,也被圣丹尼圣殿(Basilique Saint-Denis),它位于巴黎正北面的小城圣丹尼,这个小镇现在是阿拉伯人聚居区。
但圣丹尼大教堂有点个别,如果不去找它,是绝对不会进入你的视野的,因为它不在巴黎市区,所以好多巴黎人都没有去过。但是,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座教堂的历史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它几乎涉及了法国全部的历史。此外,圣丹尼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完整采用了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如今,圣丹尼大教堂拥有70具死者卧像与陵墓,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在此可以领略到死者的卧像、刻画其生前的雕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以及墓葬艺术的演变,而这些作品表现的死亡,是一种带有复活希望的死亡。
这里的墓葬不是建在教堂的后院墓地,而是建在教堂的内部。进入教堂是免票的,进入墓区就像进入博物馆一样,要买门票。
这个教堂真的值得一去,我强烈推荐大家去参观,感受一下历史的带来的厚重。
好了,说了这么多沉重的故事,现在大家的心情有点抑郁,就给大家来点轻松有趣的吧。
因为,安托瓦内特王后留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
维也纳式糕点(Viennoiserie)
在法国,有一类特定的糕点种类称为“维也纳式糕点(Viennoiserie)”,意指通过酵母发酵,且加入黄油、鸡蛋、牛奶、奶油、糖等材料以使风味更香甜浓腻的糕点类型。听起来似乎不明觉厉,其实我们熟悉的羊角包和丹麦面包、以及布里欧修、巧克力面包、葡萄干面包等都属此类,此外玛德莲、费南雪等不甚符合定义的甜点也被归入“维也纳式”。
实际上,可颂面包的形状起源于1683年土耳其军队围攻维也纳期间。18世纪时,她把这个奥地利式的甜酥面包引入了法国王室。从此,可颂便大受欢迎。
书籍推荐:
茨威格 Stefan Zweig——《断头王后》Marie Antoinette
在知名的男作家中,茨威格一直享有会写女人的盛誉,他写的历史,传记,常以“笔端带有感情”而著称。本书是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出版后曾轰动欧洲茨威格对这位薄命红颜跌宕起伏的人生给予深深同情,力图把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来描写,使她的悲剧性更具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不管是法语版还是中文版,赶紧行动起来!
电影推荐:
《绝代艳后》
科波拉选择了安东尼娅·弗雷泽2001年出版的传记小说《玛丽·安托瓦内特:旅程》(Marie Antoinette:The Journey)作为改编对象,而非史蒂芬·茨威格撰写的经典传记。
索菲亚·科波拉一直醉心于18世纪的法国历史,在她心中,凡尔赛宫不再是一座宫廷建筑,而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浓缩。而对于红颜薄命的玛丽,科波拉则多了一份同情。在她看来,用七年的时间来等待一段真正的婚姻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人们只会记得那个少不更事的皇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面包,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但事实上,玛丽只是君主制度的一只替罪羊,没有人会去关注让一个女孩变得如此奢靡的原因,这部影片可以让观众看到玛丽的另一面。《绝代艳后》侧重驳斥之前历史学家对这位悲剧皇后的误解,力图全面客观地表现这位无心政治,只会享乐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短暂一生。
索菲亚·科波拉的剧本都有“忧郁”的元素,这是她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尽管她本人并不忧郁。改写安东尼娅o弗雷泽的小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科波拉将剧本集中在玛丽在凡尔赛宫中的那一段日子。开始于14岁嫁到法国,截至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那个时候的玛丽刚过而立之年。她的剧本所关注的不是历史对玛丽的评价,而是宫廷中这些年轻人的活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观众融入其中,一起去回溯那段奢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