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好好学习》第1章
R原文: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能力,我们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所谓公共基础课,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用到的执行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等。市面上有海量的书籍在介绍这些知识,我们学习和掌握起来都比较方便。在这个层面,我们的学习就好像士兵训练踢正步、瞄准和射击这样的军事基础技术一样。
而专业必修课,就是我们所选定的专业方向。正如前面说的,这个专业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指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领域里,你要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而这种系统解决问题的知识往往是内隐的,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思考的过程中,领悟到跨领域知识交汇的微妙之处,从而灵活地把多个学科之间的知识随时调用,打赢一场战役。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思想认知更像是一个指挥官:精准恰当地调动步兵、炮兵、空军、坦克、侦察兵和狙击手,让他们在正确的时机,出现在正确的位置,胜利完成任务。
而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我们经营的领域是如何产生的?影响这个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有哪些规律会普遍地影响这些事物?这就像在深刻理解一场战役为什么爆发,会以什么样的脉络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一样。抗日战争初期,多数人还在讨论中日之间的武器差异、国力差距的时候,毛泽东就思考到了底层的规律:中日战争的底层决定因素,是中国战略空间的广阔与日本需要速战速决的压力。所以,影响战争的基本动力结构是空间和时间的博弈。如果能够促进以空间换时间的结构发展,那么战略局势将对中国大大有利,而对日本极为不利。所以,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成为经典的战略研判著作。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三种类型的知识: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以及通用必修课。通过学习三种知识,能够让一个人更好全面发展。
1、公共基础课重在技能型的知识,可操作性强。比如PPT、时间管理
2、专业必修课并非是学校里划分的专业,而是指能够从整体性,全流程、跨领域、有体系解决问题的知识,包括了概念型知识和程序型知识。比如专业化销售流程、新媒体运营。
3、通用必修课指的是一些底层规律,能够解释世界运行普遍问题的元知识。比如相对论、牛顿三大定律、复利效应、二八原则这些知识。
三种知识越往后,能够涵盖和解释的问题越多。如果我们把大部分时间来学习元知识,那么就会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事半功倍。
假如仅仅针对问题的表面,只应对某一具体应用场景,学习浅层的技能型知识,那么只能提高我们的技术层面上的效率而已。这样会导致我们每碰到一个问题,都要学一次。会让我们学习层次上不去。而如果我们能够深入问题本质,了解问题产生的源头,花80%的时间来学习底层规律,那么提高的就是我们的认知效率,能够解决很多相类似的问题。因为很多新问题仅仅只是旧问题换了个马甲出现而已,它们的本质是不变的。比如营销的本质是建立信任,那无论你是现在的网上代购还是线下的卖保险,成交都是建立在客户对你的信任上。而很多人却去学习一大堆话术、销售手段,效率会很低。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一般情况下选择的优先级别为:元知识(通用必修)>专业知识(专业必修)>技能知识(公共基础)
这里给出的是元知识的粗略学习步骤:
1、寻找重要领域的元知识(临界知识),可以去找到领域开创者的著作。
2、花80%的时间构建领域体系,学习这些临界知识
3、将学到的各种临界知识再组合起来,形成个人知识体系框架
但临界知识并非都是万能的,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临界知识,说明它们的使用也会有局限性。临界知识也是分领域的,在使用之前需要辨别出来,而不是胡乱地将已学到的某临界知识用来解决所有问题。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在提升个人认知的时候,需要优先学习临界知识;而在处理具体问题或者某领域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习专业型知识、技能型知识等知识。
而且凡事都是由浅入深的,学习临界知识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理解得了临界知识的含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刻意寻找临界知识,但也不能忽略其他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