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座高墙,底下有斑驳的紫色汁液,像爆了浆一样,汁液在一小团紫色中撒发开来,看着,味蕾里就忍不住涌出一股甜。
对于桑葚,我是饱含一种情感的。小时候,爷爷放羊,每到端午刚过,他就在满山遍野奔走中留意这些紫红的果子,在心中做下标记,待组织我们一行四个孩子,跟着他去大山里饱餐一顿。
那种快乐是水果店里永远买不到的,那份纯真,那份期待,甚至连一把一把往嘴里塞桑果子时候的那份饕餮模样,也是满怀欣喜的。
爷爷有两个孩子,爸爸和姑姑,爷爷有四个孙辈,我是最小的,前面有哥哥姐姐。吃桑葚时候我是最吃亏的,因为我个子最矮,在他们拽着树枝把成熟的桑果子一把一把塞进嘴里时候,我只能眼巴巴看着,或是捡落在草叶子上的桑果子,那份清甜虽然少了点,但依旧甜甜的汁液在味蕾蔓延,甜味仿佛融入了大脑,再虽血液流回心脏,留在记忆里,随时可以调遣出来。
待他们吃了一小会儿,突然想到一个小不点还没吃到,就会把一个一个桑果子摘下来,攒成一小把,连同果蒂把一起塞进我的嘴里,那是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咀嚼着,嘴角都溢出了一道紫红的汁液,是清甜味儿的。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只有这个季节才能吃得到桑葚,因此就有了一份期盼。再后来,爸爸养了家蚕,在荒地里栽了好多桑树,各种品种的都有,有早熟的,也有晚熟的,紫的,红的,白的桑果子在扇子一样的枝叶间生长,成熟,就像一批批入学又毕业的娃娃。这些桑果子能从端午吃到中秋,季节干弱了些,但喜爱程度依旧没有变。
有几年没有吃过家里的桑葚了,水果店里买不出的味道,路边跌落一地的果实却也因为各色的污染不敢去尝试,而天然和工业文明的冲突,包括对人心的影响仿佛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