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当前,全球紧密相连,周边工作不仅关乎国家自身的安全与繁荣,更是影响全球格局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全球视角审视周边工作,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成为推动国家持续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以全球视野洞察周边局势,精准布局谋发展。从全球视角来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犹如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周边地区则宛如国家发展的“近邻生态圈”,其局势变化对国家发展有着极为直接且深刻的影响。如,近年来越南在电子制造业领域大力吸引外资,承接了部分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中低端电子组装产业,这一变化既改变了越南自身的产业结构,也促使我国电子制造企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基于此,我们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精通国际关系、区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为精准解读周边局势变化提供智力支持。以宏观的全球视野为指引,深入研究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动态,精准把握周边局势的风云变幻,制定科学合理的周边工作策略,趋利避害,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以高度的责任担当,为周边工作注入动力。周边工作意义重大,每一位参与者都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从外交人员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坚定立场,到边境执法人员守护边疆安全与稳定的日夜坚守,再到参与周边区域建设项目人员对工程质量与进度的严格把控,无一不体现着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如,在跨境水资源合作项目中,我国秉持着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原则,与周边国家共同协商水资源分配与利用方案,积极承担生态保护责任,通过投入资金与技术,改善跨境流域的生态环境。这不仅展现了我国作为大国的担当,也为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为强化责任担当,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周边工作任务,始终以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为出发点,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以交流促进合作与发展,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交流合作是推动周边工作不断向前的有力引擎。在经济合作领域,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我国与周边众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合作;通过搭建中老铁路友谊经济桥梁,加强了老挝与我国及其他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为老挝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文化交流领域,孔子学院在周边国家的广泛设立,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民间友好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学生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深了对中国的认知与理解,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人文纽带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应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在文化交流方面,鼓励更多民间组织、企业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推动周边地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书写国家发展与区域协同共进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