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名士谢鲲似乎是在用生命回答着前人延续下来的名教与自然之争的问题。
年轻时的谢鲲是自觉追求一直以来的名士传统的。“通简高识,任达不拘”确实是他的最佳写照。《晋书》记载,谢鲲起初由于“好《老》、《易》,能歌,善鼓琴”而得到当时名流王衍、嵇绍的赞赏。他与王澄等人号称王衍的“四友”,又与胡毋辅之、阮放等人号称“八达”,效仿阮籍“散首披发,裸袒箕踞”,甚至在当时的贵族子弟中引起了模仿的热潮。因小事去职以后,别人为他感到痛恨惋惜,他却清歌鼓琴,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没有人不敬佩他的荣辱不惊。他的侄子谢安说他若遇竹林七贤,必“把臂入林”。谢鲲年轻时的一桩有趣的风流韵事甚至被记入了正儿八经的《晋书》。当时他邻居家的女孩子长得很美,他就去挑逗。女孩子恼羞成怒,梭子扔出去打掉了谢鲲的两只门牙。世人笑他:“任达不已,幼舆折齿”,他还傲然长啸,说“犹不废我啸歌。”
这样的为人行事,已经足够在那个时代的名士传写下一笔。但要说到一个士人为国为民的担当,则还没怎么能体现出来。在不同寻常的环境里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如何。正如王衍,在人生的数次大考中都交不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终于在史书上留下污名。而谢鲲则不一样。王敦意图以“清君侧”为名叛乱,谢鲲劝他,刘隗、刁协不过是“城狐社鼠”而已。恼怒的王敦想把他远远放到豫章去任职,又觉得需要像谢鲲那样有名望的人给自己充门面,于是强行带他去攻打石头城。攻破京城杀掉刘隗的王敦打算不朝天子而归,也是谢鲲劝他。不过,谢鲲对于王敦安全保障的考虑似乎不甚周全,能给出的保证只有与之同去。王敦因此愤怒地对谢鲲说,杀数百个像你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关系!
在王敦谋逆的关头,每次劝阻都在情在理。他虽然没有立下什么绝世功勋或者政绩,但在人品上给后世树立了模范。
在他身上,既有不受礼教束缚的追求自由的个性解放行为,又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知识分子的风度。王衍留下了不务实干的浮夸作风,而谢鲲则走出了那样一条将名教与自然相结合的路子。谢鲲也影响了日后的谢氏家族,作为魏晋时著名的谢氏家族正史留传的第一人。他的精神品格的一些要素将会在后代子孙中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