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2月22日。好多2的一天。
其实本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反而是很苦恼的日子。这学期我真的是一点儿没有学习的心思,所以学期过了一个多月,下周是第一波考试周,我很紧张——因为这学期,真的是我大学以来最拉胯的了——情形和大三那次申请完转学之后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每天上课思想都游离在外太空,被混杂的烦闷乏味困倦所牵制。
可是我丝毫没有想要改变这种情况的动力。这有点可怕吧。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我最近的心态其实和以往略有不同,我不再是一边感受到绝大的压力一边急急忙忙地至少做点什么,至少是有向前行走的动力(如果一定要用个比喻的话)。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反而像是在试探我“放肆”的底线。我大概真的是一天中只有不到1个小时在学习。这1小时还不是完整的,而是零零散散的的几分钟几分钟凑起来的:我真的要承认,我的注意力已经崩溃到可怕的境地。大概不太能坚持超过3分钟。名副其实的三分钟热度。看各种文字都感觉有点头疼眼酸,很畏惧思考,稍微多一步的推理和计算都变得高不可攀。除此之外,我还要和脑海中不断杀出来的各种“干扰”作斗:即使是排除很多显而易见的诱惑(比如手机,比如社交媒体),我似乎也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安放在此时此刻——它总是会以我无法预见的方式逃离,逃离我本想抓住的当下。这种浸淫已久的逃避和恐惧,也是我反复在各种随笔中写烂的课题了——但是我,似乎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甚至,我都有点放弃治疗。我就任由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乏味,模式化,黯然失色,行将就木。我生活的可能性急速地塌缩,四处妥协和将就,对任何事情都不再上心:好像付出也永远不会有收获,索性就躺平了。
行动力的消亡如果和内心的欲望是一致的,也即,我即使啥也不做但是我也不想真的做点什么,反而享受这种“悠闲”的话,那其实我不会感觉有啥不舒服的:所谓听天由命,放任自流,这些态度都暗含着心理和行为上的统一,反而显得逍遥自在。
可是我没有做到这样。我依然会觉得自己这样放弃一切是一种自暴自弃,一种悄无声息的自残。我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因为每一天我都在无尽的内耗中消磨自己所剩无几的精力和脑力;当然,也有着物理实体上的摧残:比如毫无缘由的晚睡,和不健康的饮食。
这些表象背后应该是有个什么诱因的吧。到底是什么呢?也可能不是一种诱因。
今天我强迫着自己好歹读上那么一项阅读任务。在不耐烦中,我对自己的情绪发展有了点追踪:似乎如果单以学习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我负面情绪的诱因,总是从畏难开始。
越是我觉得困难的课,其带来的挫败和恐惧就越沉重。如果把这种情绪状态发展的时间回顾一下,其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大三那一年(2019年上半年)。大概是那个时候开始,我熬过了很多比较基础入门的课程后,我开始对整个所学的学科有了一种敬畏之情:我越来越意识到人类认识的有限,和自己水平的低劣。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成为革新我认知的一个论题,并且在我的思考中反复唱调。虽然这种理念帮助我规避简化归因,训诫我去思考问题的复杂诱因和细致结果,促使我去探讨更多深层次问题,而不要局限和满足于浅显的认识。但更多时候,这种“敬畏”带来的是让我避而远之的恐惧——人脑终究是懒惰的,我还是会本能的回避那些看上去复杂的东西。而当我觉得我所处的世界充斥着错综复杂的繁琐之事时,我的生活陡然变得寸步难行。
以我熟悉的学科来说,我现在其实更讨厌看我熟悉的课题:因为我熟悉,所以我每阅读新的内容时内心总会不断地有质疑和反思,我完全不能享受开开心心欣赏别人研究获得新知识的乐趣,因为很多研究都充满着不可理喻的(吹毛求疵的)问题,让人抓狂。又或者,其实是更多的情况:我因为自己的无能和无知,我没办法理解文章在说什么。要知道,“低垂的果实已经被摘完了”,我现在就是在爬高坡的起点,面前的每一步都是“挺而走险”:要抬脚向上攀登的。没有简单的东西了,因为简单的东西我早就知道了,想要知道更多的细节,我就不可避免地要去攻破那些我一直逃避的困难。
这是一种有些绝望的困境:我当然是希望自己可以继续走下去的,我当然是幻想自己有能力成为有硬实力的工作者。但是这种幻想和期望要担负着很痛苦的付出,和无时无刻的挫败与自我怀疑。
于是我还是不够坚强,不够有勇气,没有胆量去面对这样的“更上一层楼”的知识——或者换个视角,我似乎总会自我设限,经常是我还没开始真正接触某一个的内容之前,就先心怀恐惧:我自己趴着脸贴到地上仰着眼睛看小土包——怎么看怎么高耸。然后拍拍脸上的灰,告诉自己:“是啊,确实很难爬啊”。
哦,其实再仔细地分析,这种对新领域“子虚乌有”的恐惧和拔高,也是来自于已有知识的经验:我了解我自己所熟知方向的深度,我明白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暗藏很多棘手的难题,我也知道不少看似合理的解释其实都是权宜之计,只要稍微多加思考就会冲破现有知识可以解决的范畴。这些来自已有知识的“知识以外”的“知识体系”的经验,让我能深刻的“欣赏”每一个学科的精妙之处;同时,也让我对每一个刚开始新接触,或者一直想要尝试但是没有去尝试的方向感到“恐惧”——因为我深知,现在所学的“简单知识”只是表象,它们背后有触及人类知识边界的万丈深渊——即使这些深渊还离我千里之遥,可是我已有的学习经验已经把我的眼睛贴到了悬崖边上,不断把来自深渊的畏惧塞到我的心里。
再进一步,为什么已有的经验反而会阻碍我去尝试新的内容呢?大概可能也许是自我狂妄而错误的认识吧:因为觉得在已有的方向上做的不错,因此想当然地希望自己在新一些的课题上也平步青云,一蹴而就(好像也是一种“晕轮效应”):“哦,我怎么可以被这些简单的解释所糊弄。它们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道理”。是的,在一个初学者的道路上我就已经开始思考钻研“高手秘笈”,我貌似丝毫不能接受“经验十足的我”在这些方向表现的“幼稚和不成熟”。我应该有成熟的反思和解构问题的能力,应该可以灵活地迁移和联想不同的要点,快速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就像我已经熟悉的方向那样——但是我完全忘记了,我是花费了多少时间,捡拾编制了多少迷雾般费解的局部碎片后,才有了稍微清晰一点的羊皮卷。我完全忘了——这很像是我学英语,因为我早就忘了我学习中文时是多么困难多么反反复复地接触为数不多的有限字符,不断地记忆,才有了堪称熟练的语言能力。所以我总是会不切实际地幻想“是不是背个10边就能记住这个单词了”——那是不可能的。
我得打破我对自己已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得重新让自己安心而平静地接受自己一无所知的愚昧;然后再从更简单的步骤开始,更沉稳地一点点去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情和乐趣。毕竟大部分的困难,都是自己脑补强化出来的。
写到这突然想起来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尽管早就听过,但是对这句话一直没什么很深的感触。直到今日,我才觉得,我可能还是不够“foolish”。
2021年2月22日00:59:59
PS:我在写文之前本来试图让这篇文章稍微有点逻辑,稍微有点可读性,稍微有点正式的框架和规整的结构,不要那么天马行空;最重要的,不要那么多无所谓的闲笔和松散离题的废话。不过边想边写,还着急着赶完,也就没空管那么多了。最后一看果然文章前半段都是老调重弹的废话。以后再试着改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