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恋大多从传递情书开始。今天继续给大家讲讲当年的早恋,还有当时的情书。
临近元旦,我和班委组织新年文艺联欢会,就在演出的那个下午,刘林来到我们班。他当时是高二学生,由于初中生对高中生的崇拜,我们对他的到来非常欢迎。他嗓音很好,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深情的演唱了《走过咖啡屋》和《大约在冬季》。当时我忙于组织活动,并没有在意他的表现,直到联欢会结束,好友才悄悄的告诉我,刘林是为何云唱的这两首歌,何云在台下,又羞又喜,不知所措。
何云比我们大两岁,天生丽质,心理成熟较早,在我们还象假小子一样与男生针锋相对时,何云已懂得在男生面前展示女性的娇柔,她善于装扮自己,犹记夏日的她一袭淡蓝色的雪纺裙,更显得肤白如雪,亭亭玉立。在一块打闹时,经常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那声音透露着青春的活泼与甜美。
刘林与好友的哥哥是同学,我们家居住的不远,刘林与何云的交往最初是通过一封封情书来联系和沟通的,而好友与我是传递情书的信使,所以刘林对我们特别友好,我们也不负重托,很认真的完成任务。
书信比较频繁,一周至少有三、四封。最初是密封的,我们只做传递工作。因为好奇,更是幼稚,我们经常向何云要求看书信的内容,何云起初不肯,后来看我们言辞恳切,就答应了,再之后,她每次看完,就顺手把信递给我们,再之后,书信就不再密封,而是折成固定的形状,我们就先拆看后才交给何云,何云习惯于我们的行动,知道我们会为她保密,便不生气也不责怪。我和好友经常是边看边乐,笑刘林的浓情蜜意,笑他俩的情意绵绵,还笑每封信的开头与结尾千篇一律,总是以“亲爱的云”开始,以“爱你的林”结束。等长大后才知道,恋爱中的人总有说不尽的思念,诉不完的牵挂,所以书信才会如此频繁与缠绵。
两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后,就不再满足于书信往来,他们开始频繁的约会,那时侯没有电话,就靠书信或传话约时间和地点。刘林读的高中离家四、五公里吧,为了见到何云,他有很长时间不再住校,而是早早起床,在去往学校的路上与何云在某个地方相见,或许是一句关切的问侯,或许仅仅是一个招呼,或许就是深情的看上一眼,他们就这样在每个清晨相约,让爱意在晨风中传播。
周末或者节假日,约会就变得困难,起初刘林总在何云的屋后唱歌,后来被何云的父母察觉后,何云遭到严厉的批评。无奈何再到何云的屋后,刘林就开始学狗叫,时间久了,竟摹仿的惟妙惟肖。
当时我们正读初三,面临中考,老师察觉何云在早恋时就开始做思想教育工作,何云不承认也不否认。班主任为了了解具体情况,更是为了教育我班女生不再步其后尘,就找我们班委中的女生谈话,现在不记得谈了些什么,只记得老师非常严厉的语气,特别生硬的态度让我胆怯和无措,但为了何云,我什么都不说,最后老师很生气,而我是哭着离开他的办公室。
感情有时就象咳嗽,越压抑越强烈,在强大的阻力下,何云和刘林反而更加坚定,之后他们向各自的父母坦白了恋情。由于这场恋情,本来成绩还好的何云已无意于继续升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终没能考上高中。刘林更是草草结束了自己的高中生活,中途辍学了。
之后,何云和刘林的恋情由地下转为公开,父母阻拦无效就顺其自然,两人在一年后举行了婚礼,那年何云才19岁。他们结婚当晚,我和好友找借口向老师请假,去祝福他俩,刘林在给我们分发喜糖时,已是醉意朦胧,他向我俩表示感谢,并从抽屉里拿出厚厚的几沓书信,说这些情书是他们的爱情见证,他要保存起来,等老的走不动时再一封封去读。何云依偎在刘林的身边,美丽动人,满脸写着幸福。
故事讲到此,也算是个美丽的结局,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只是匆匆数年,当年的同学各奔前程,再难相聚,我也只是每年春节回家看望父母时,会见到何云。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曾经如花似玉的她也被岁月侵蚀的满脸风霜,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经历多年后,我们相对竟无语,那种隔阂不是来自心灵,而是来自环境,或者是来自生活的经历。于是,再相见时,就只有问侯和寒喧,匆匆数言就借故走开。
而每次相见,我都会在心中发出一声叹息:“其实他们原本可以生活的更好的。”花开过早终究是一场美丽的错误吧!如果没有早恋,何云一定能顺利升入高中,如果把爱放在心底,刘林也许能够考上大学,如果两人理智对待情感,互相帮助和鼓励,也许最终的结局会更加美好吧!
但生活没有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