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和生活原因,心里很是烦躁。常常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躺尸刷流量……
一天晚上,我正在电脑前打字。我妈来我房间打扫卫生,拎个拖把一个劲在我椅背后转,有一句没一句跟我找各种话聊,我也一直“嗯啊哦”的敷衍;不一会儿,她又端着一盘洗净了的水果进来,说不吃就要坏掉了,非得让我吃掉她递过来的桃子。我当时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火气一下就冒上来了,冲她一顿吼:你烦不烦啊,没看见我在做事情嘛……
我后来忘记了我妈当时的反映,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悄悄走出了我的房间,拿着那个红红的桃子。
后来的几天,我妈在家很少说话,像个小学生一样,规矩地坐在沙发上电视。吃饭的时候,只盯着面前的蔬菜吃,我给她夹肉,她也只是不断重复,自己来。早上我上班,她送我出门,然后跟我说慢走。
那种被至亲当作客人的感觉,让人莫名难受。
不久后的一个场合,我跟一个公务员朋友闲聊,她无意识的高姿态及语气中透露出的轻慢让我仿佛是在公共场合被人扇了一巴掌般不是滋味。那个时候,我真切体会到了我妈的感受,那是一种被语言所伤的痛楚,较之身体上的创伤,疼痛过犹不及。
不知道亲爱的你,这些年,有没有这样的时刻,被语言所深深伤害?
被语言所伤,很多时候都因为遭受了语言暴力。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语言暴力的伤害有时候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而至于终身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很多人欣赏台湾作家三毛,欣赏她那份遗世独立的洒脱,世界各地、半世流连。但她却因为幼时的一段遭遇,曾经修学在家,自闭了七八年,导致终身的孤独敏感。她小时候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数学老师给了一份很难的考题给她做,结果她交了白卷,后来,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讽刺三毛,说她最喜欢吃鸭蛋,并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示众。
我的一位朋友,绝对的女强人,高度自律,能拿第一,绝不第二。这种要强的性格常常使她痛苦不堪,她后来告诉我,这其实都源自于她小时候听到的一句话。在她七八岁的时候,家族里最小的妹妹出生了,她小心翼翼的把妹妹抱在怀里,轻轻亲吻妹妹的脸颊,可一个姑姑却当着全家人,问口水在脸上,会不会传染。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这位朋友痛苦至今,处处都要争优秀,好像只有优秀才不会被别人嫌弃。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时间如同一把巨大的雨刷,清空了我们很多重要或无关紧要的东西,但仍有那么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片段,它们就像长在我们手指上的倒刺般,剪掉了又悄悄生长了出来。
语言暴力之下,我们都可能是受害者,但我们也要警惕变成施暴者,好好说话,比什么都重要。
好好说话,不说狠话。更不要说大话、假话、空话。放低姿态,做实在人,说实在话。
不说狠话,少了很多从天而降的灾祸。影视剧中常见的情景,某人无辜身陷囹圄,百口莫辩,乃气血冲头时,说了句“弄死你”的狠话致祸。
身处信息爆炸的今天,偶有假话不足为奇,但当警惕过度添油加醋给自己下套。
当初进了一家大公司的面试,我急于得到将要到手的工作,于是自信心爆棚,和面试官一顿狂侃,表决心表能力。结果在三个月的试用期过程中,我平庸的表现让当初招聘我进来的经理失望不已,而我自己也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尴尬,试想,当初如果不把话说得那么满,后来不也是能给自己留几分退路吗?
好好说话,还要把姿态放低,不要放大胆的吹牛逼。
柏阳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提到,自卑和目空一切的自大都是尚待治疗的疾病。自卑的时候,唯唯诺诺,在比自己优秀的人面前,不敢托大,在领导面前,权力崇拜思想作祟,说话连大气都不敢出。
往往在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语言暴力。比如,同时迈进社会大门的同学,几年后,有些人官场得意,有些人商场得意,有些人情场得意,如醉春风,不经意间就把自己抬高了几分,说话也飘飘然了,无意中不知伤害了多少人。
好好说话,减少语言暴力。开口之前,想想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