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股票投资,你需要做这些准备

大家好,欢迎来到圆姐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昨天我们说林奇挑选10倍股的方法,是从自己喜爱的产品入手,用你的消费行为为你的股票投资做选择。有人听了立马会想:我家刚装了格力空调,周围朋友同事也都用它家的空调,那是不是可以买点儿它家股票?

打住!你只看到其一,没看到其二。

仅从产品入手找好公司,只是股票投资的第一步,还有重要的第二步,是对公司进行详细地分析,比如基本面、发展前景、估值分析等等。林奇对一家公司的分析通常是实地考察和阅读大量的研究报告,等所有数据证明这的确是一家有价值的公司之后,还有更重要的第三步,等待好价格,待好价格出现,才能买入持有。

投资要学会慢思考,急于求成是大忌。如果你真的只是看到产品好,就去投资一家公司,然后还说这是彼得林奇推荐的方法,估计林奇是不会承认的。

那么,普通投资者要如何投资股票?

林奇认为我们需要做以下三个准备:第一做好投资准备,第二学习选择股票的方法,第三培养长期投资的好习惯。

接下来我们的分享将围绕这三个方面一一展开。

首先,我们来看做好投资的准备。有人要问了,买股票不是准备好钱就行了,还要什么准备?

林奇可不这么认为,你需要准备的可不止是钱。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开始买第一只股票的?

我对开第一个证券账户印象深刻,因为当时正值2015年千股涨停,身边所有人都在谈论股票,在同事的怂恿下,我在公司楼下,一家名叫国泰君安的证券公司,忐忑的开了人生第一个股票账户,我记得当时的佣金还非常高,要8%。不过我是个很谨慎的人,主要也是怕亏钱,所以户开了半年我迟迟没行动。不过,内心对于炒股赚钱的迫切希望,倒是促使我主动搜索投资方面的知识,甚至报了股票投资的课程,那时我对股票最深刻的认识,是不要贪婪,见好就收,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赚一点点就卖出,虽然没怎么亏,但送了不少手续费给券商,内心也备受煎熬,时刻处在对明天是会涨还是会跌的猜测中,当然这是后话。后来因为我的老东家分众传媒,计划借壳七喜控股上市,我在上证4000点的时候进入市场,很小心地买了200股七喜控股,开始了我的炒股之路。

我的入市之路,应该不算负面教材,甚至对大多数人来说,都算榜样。因为大部分人炒股,都是跟着别人盲目入市,他们对股市的唯一认识,就是可以赚钱。

林奇说:很多人没有资格投资股票。

你知道股票赚的是谁的钱吗?你知道股票投资的风险吗?你知道投资股票需要具备一些必须的心理品质吗?你知道投资股票要树立合理的预期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只能成为潜在的股票市场的牺牲品。当然,市场非常欢迎你这样的“投资者”。

投资不是赌博,它的成功更多依赖你的投资水平和你对市场的认知水平。所以如果你想凭着运气赚钱,很显然你就不是合格的股票投资者。

另外,对业余投资者来说,树立对投资的信心也非常重要。

股票市场中,70%的股票都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中,所以你的竞争对手,大部分是那些机构里的专业投资者。这个消息是否让你很沮丧?但林奇说:不用害怕,专业投资者并不比你高明。这样说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首先,专业投资者对于发现好股票这件事,有严重的滞后性。比如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那家名叫limited的服装公司,当机构投资者发现它的时候,它的专卖店数量已经开到了400家,股票价格从50美分涨到了9美元,涨幅达18倍。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只要是个有心人,一定能直接或间接得感受到这家公司产品得受欢迎程度和销售得火热程度,如果你能在消费的时候多问自己一句“这是一家上市公司吗?”就有可能抓住这只后来涨幅高达上百倍的好公司。

第二,机构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受到诸多限制,他们的投资业绩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好。基金经理们不能像普通投资者那样,想买什么股票就买什么股票,他们有严格的选股机制,需要在股票分析师推荐的股票池里选择股票,另外因为受到业绩考核的压力,基金经理们不会主动去选择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股票,因为买入这样的股票,首先要找到充分的理由说服你的同事和上司,其次一旦股价下跌,你可能面临责罚甚至丢掉饭碗。所以基金经理们更愿意去选择那些大家熟知的股票,比如格力、茅台,一方面这些大蓝筹股价更稳定,另一方面,即使股价下跌,也没有人会认为是你的能力不行。

另外,基金经理不愿意为小公司冒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收益和股票的涨跌并没有关系,机构投资者的主要收入是赚取申购费、管理费、服务费等,股票涨了他们并不能多拿一分钱,顶多被基民们表扬几句,股票跌了,他们也不会少拿一分钱。所以少出错、稳定获得收益,才是他们追求的,至于帮你赚到钱,只是捎带手的事。

以上这些限制,让大部分主动基金的业绩表现平平,据研究发现,市场上96%的主动基金,都跑赢大盘。

第三,在持股比例上,证监会对基金公司也有严格要求:基金公司对任何一家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基金总资产的5%,也不能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如果一只基金的规模有100亿,那么即使顶格买入一家几千万的小市值公司股票,对它的业绩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大市值的基金更倾向于购买大公司股票,而大公司的成长性并不如小公司,正所谓“船大难掉头”,如此就会错过很多投资牛股的机会。

基金规模太大,是限制基金投资业绩的一个因素,林奇就说要不是因为麦哲伦基金庞大的体量,他可能取得更好的业绩。所以我们投资基金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规模较小的基金,当然,也不是越小越好,太小的话又会有清盘的风险。

所以,业余投资者不要盲目去追随机构投资者们,我们在独立投资上,具有很多的优势。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我是圆姐,关注我,和你一起读理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