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李子三十几岁,可能走入社会的时间比较早,长的也比较急,加上掉了两颗门牙,皮肤又比较黑,坐公交车的时候经常有人为他让座。
他没读过什么书,但干过的活计却不胜枚举,工地上,餐厅里,拾破烂……。
后来听人家说摆地摊挺赚钱的,又不用多少本钱,赚一分自己就可以往口袋塞一分,而且还不用看人家脸色。
小李子就从包工头那里结了半年的工资,留下1000块钱做本钱,剩余的都全数寄回了家,他是这么想的:就把这次选择当成赌博,万一亏了也就1000块钱。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小李子就开始全职在步行街上摆摊,主要经营一些家庭日用品,指甲刀,针线,袜子……,
经过一年多的起早贪黑,小李子摊位上的货物如滴在纸上的水迹慢慢扩大。
为了能全身心的经营,他把老婆孩子也接了过来了,心想着好好干几年,然后开个店铺,那样就不用这么起早贪黑的天天搬进搬出的,也不用这样风吹雨晒的。
这里正在开发,小李子赶上了好时机,人越来越多,摆摊的也多了起来,已经有二十几家了,经营着不同的商品,大家也和小李子想法一样,慢慢的都把老婆孩子接了过来。
小李子已经有点积蓄,他预计着:按这样的形势下去,明年也按揭买套房子。
有着老婆的陪伴,孩子的环绕,小李子更加努力着,珍惜着这种赚钱方式,珍惜着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一天市场管理办发了一个通知说:为了响应上面的政策,还老百姓一个一河两岸,可能会取消大家临时摆摊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拿太多的商品,以防积压太多商品造成大家的损失。
小李子看到这个通知,犹如晴天霹雳,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却出现这种状况。
大家开始不再拿货了,一个月后,摊位上没有什么货了,市场管理办却光打雷不下雨,发了通知后,就没了下文。
大家和小李子一样着急,家家拖儿带女的每天开销也不少,又断了收入来源,再这样下去,可能大家饭都吃不上了。
大家都是些没什么技能,没什么文化的人,有的孩子已经在这边读书了,想走又走不了,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推荐小李子去市场管理办探探口风。
小李子来到市场管理办,只有平时收费的小刘在玩着游戏。
见小李子来了,小刘放下手机,到了杯水给小李子。
然后假惺惺说:有什么事吗?
小李子把大家的担心说了出来。
小刘说:主任不在,去上面与领导沟通去了,想让步行街继续保留下来。
说完这句话,又神秘兮兮的凑近小刘耳边小声的说:我跟你透露点信息,你不要到处乱说,通过领导的努力争取,步行街暂时可以保留下来。
但现在有很多人也想在步行街摆摊,作为管理人员我们不可能拒绝来我们管辖的地方做生意。
所以我们也在研究合适的方案,让你们老主顾留下来,也给新来的安排位置。
可能,我说的是可能会采取抽鉴或拍卖的方式,当然,和你打交道这么久,感觉你们这些人还是很守规律的,会优先留下你们这样守纪律的人。
这是我电话,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我,有最新的信息我也会通知你,当然,你们也是做生意的,有些事情比我们还懂。
小李子在回来的路上回味着小刘刚才的那句话:“……你们也是做生意的,有些事情比我们还懂……”背后的意思。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又过去了,上面还没有消息,大家又不敢补货,摊位上已经没什么东西可卖了。
小李子等不急了,又来到市场管理办公室,办公室里还是小刘一个人在。
当小李子问有没有新的信息时。
小刘还是那句话:领导的方案已经报上去了,等上面的通知,你回去告诉大家也要理解领导的难处,有些事急不来。
小李子好想说:你们不急,可我们要生存,可这句话只能在自己心里发发牢骚,说出来一点好处也没有。
小李子掏出一个红包,塞到小刘的手上,然后低三下气的说:小刘呀!希望你帮我想个办法让我有个固定地方摆摊,我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这2000元就当给你喝茶。
小刘假惺惺推桑了几下,顿了一下说:好,我和领导说说,保证帮你安排一个好位置,当然如果有人也想稳定的话,可以通过你带话给我,我给你们签订合同。
小李子如法炮制的帮几个老乡把合同鉴下来了,第二天去补了货,大家看到小李子几个人开始进货,就过来打听消息。
小李子告诉他们,什么方案,什么还百姓一个一河两岸,什么有人想过来摆摊,都是愰子,是他们在设局,他们想中饱私囊,我们能不能摆摊与他们无关。
但我们可不可以在这摆摊决定在他们手里,如果你们还想在这做生意就花钱买个安心,本来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可又有谁能理解,小商户才是社会的基石,他像一颗树的叶子,微不足道,可真的掉光,不是进入寒冬,就是寿终正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