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十岁,往往被人视为洪水猛兽。似乎人一旦上了三十,那便是属于中老年群体。每次想尝试或学习新的东西,就会不由自主地打退堂鼓,觉得如果再年轻个几年,就肯定义无反顾去做了。现在都这个年纪了,跟不上年轻人了,那就算了。总是认为,现下的自己已没有任何试错或逐梦的资本。
然后总是遥想当年如何如何,但始终把自己的梦想和自己的兴趣偷偷地藏在自己心底的角落里,或者把自己的梦想投射到下一代身上,却止步于自己设下的障碍前。
多少次午夜梦回之时,多少次辗转反侧之时,多少次迷茫怅惘之时,平日被工作、生活、家庭的琐事所掩盖的梦想和爱好,如同一轮皎月,从心潮中缓缓升起。你看得那么清楚,却感觉似有一只小虫在蚕食你的内心,隐隐作痛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你总是对自己说,都三十岁了,还折腾那么多干什么。
可是,三十岁便让你如临大敌,那往后的四十岁、五十岁…八十岁呢?渐长的年岁,便是让你为你的人生设限并套上枷锁的借口吗?
2.
子曰:三十而立。在我的理解中,这个“立“,不是立家,也不是立业,不是立任何的身外之物,而是指立身。内在的思想体系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打磨,已经逐渐臻于成熟。在此基础上,辐射在身外之物和事上,指导着本身的一言一行。
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当我还是二十多岁的时候,对于一定会到来的三十岁如临大敌。总觉得到了那个时候,我该怎么办。可是当我真的站在三十岁的门槛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曾经的自己,才发现当初自己太过多虑。
人生前三十年的经历,终于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让我在三十岁那一年逐渐顿悟。曾经二十多岁的自己在看向未来的时候,是隔着一层毛玻璃,影影绰绰地看不真切。可是现在的自己,似乎是从毛玻璃那一头穿了过来,对于人生,对于世界,对于未来,尽管时有迷茫,可是却看清了许多,每一步走得更加坚定。
我看过的书,遇过的人,走过的路,逐渐地把如混沌一般的思想凿出一个模型来。而在往后的日子,便对这模型持续进行精雕细琢,最终愈发浑然天成。
3.
在三十岁这一年,我悟到了三件事:
第一,人的一生需不断地学习和运动;
第二,自己想要什么,便自己尽力去争取;
第三,一旦选择做一件事情,那就要持之以恒。
所以从那一年开始,我便以这几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鞭策着激励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去。
我之前一直不会游泳,但是我想要学会游泳。于是我自己在网上找视频来看,然后跑到泳池实践。连续在游泳池泡了两个月,我学会了蛙泳。当我发现我自己能一口气从泳池的这头游到另一头的时候,我真的好开心啊!成就感带来的快乐超乎我的想象。
我终于意识到,只要你想,只要你坚持去做,就算看不到结果,也一如既往地持之以恒的话,最终你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东西会让你获益良多。在这个时候,结果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如果是一个好结果,那只是锦上添花。如果结果不理想,那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自信、经验、思考方式、身心的锻炼,已经足以让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了。
于是,在学会了蛙泳之后,我又学会了自由泳。
于是,我开始练瑜伽。从肢体僵硬到轻轻松松地劈叉,从含胸驼背到舒展挺直。
于是,我开始学习日语,现在已经在准备考日语N1的路上。
于是,我开始学钢琴,从一个毫无音乐基础的小白到现在可以看着五线谱自己练习歌曲。
在开始这一切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说了一句话: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吗?别人的不以为然、不怀好意、嘲讽耻笑,对于曾经的自己是具有杀伤力的。可是,现在的我,根本毫不在意。我自己这一套已被打磨成形的三观,只会在这充满荆棘的曲折道路上,让我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向我的目标。在我勇敢地披荆斩棘之时,我的三观也被打磨得更加光彩夺目。
4.
没有一个规定要成家的年纪,没有一个规定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年纪,也没有一个规定要立身的年纪。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是水到渠成,而非随波逐流。我们应当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人生中所走的每一步路,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在权衡之下做出的一个当前最优解,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人都是自己。
莎士比亚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做,还是不做,是一个问题。) 所以,现在的你,如果想要做什么或者不想要做什么,在抛弃所有世俗的顾虑后,你问问自己能不能承受做与不做的责任和后果。然后心中自会有答案。
30岁只是世人给自己套上的一个枷锁。
而总有一些人不曾套上或挣脱了这个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