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运用的智慧在一般情况下只延伸到意识层面。近代以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发展有了新的阐释方面,人工智能使用的算法是纯粹的数学方法,人类和其他动物使用的是意识,人类用意识来解决算法问题是很低级的,是种浪费和无效的匹配。例如,人受伤会产生疼痛感,这种感觉是没必要的。和他有效的行为没有关系,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算法的干扰要素。意识糟糕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噪音。存在这个概念——意见就是意识的表达,理性或者思想之路。 真理之路是理性思想之路。人类的感性系统就是获得外部信息和知识的唯一通道,感官这些信息在大脑被整理成观感,这个整理的过程就是意识。我们的感官系统不是真空的通道,是扭曲过的主观信息;有自己的内在规定性必须处理信息才能有形成自己的意识,那怎么知道我们获取的信息是没有变化的信息呢。
精神和外物不是认知关系而是衍存关系;我们把光感觉为能量只是错觉为能量,颜色只是波长,眼镜的可见光只占整个光波频谱的十万分之一,世界本身是无光无声不明亮的世界。神经系统和感知系统当初发展出来只是为了维护体内有机体内在结构的能量物质输送;在这个作用下上下两层细胞要完成外部信息与内部结构的交换代谢,以及这个意识最早的内涵就被内外两层需求支配。意识被压抑下去,调动意识最顶尖的那部分并且不断放大,这个部分就是思想。意识分为五层——1,无意识;最早出自荣格提出的概念。一切生物感知最底层的铺垫也就是电磁感应。神经细胞间的末电位发生变化而产生传递,通过电磁反应完成细胞末信息的采集和物质能量代谢的输送。同时产生生物电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中枢在把生物电重新恢复整理成原信息刺激的模拟系统。2,潜意识;内部器官感应时的对内协调系统。性增值(保证基因传递的机制)是有机体运作的核心,有机体只不过是基因传递的临时运载工具。性活动或者生物增殖活动就是内部一致的调节作用,人体内部神经系统来处理内在身体协调和内在身体主要功能的实现,这个部分叫潜意识。这些都不是显意识能控制的,反而影响显意识。(1和2构成我们不能控制的感知系统的基础,是意识最主要的底层)。3,下意识;本能做出的反应而不需要外物刺激就做出。直接产生的生理性的反应,又在显意识中表象;实际上相当于动物的本能反应;就像看见异性身材好就会产生吸引,这只是身理上符合本能繁殖的驱动需求做出的反应而已。下意识继续调动上意识(越高级越飘摇越底层越稳定),因此高级意识尽量向下意识递交信息,就像学习自行车样。显意识的东西一旦训练成熟形成模块反应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将其递交给下意识以求得稳定性的有效表达。4,上意识,对世界形成看法,立即形成一个表象,五官有了感知后立即倾向于一个表象,这个东西完全在下意识甚至潜意识层面,但是当你对这个表象产生判别的时候(判断谁是谁)这个时候要调动的是上意识,也就是判断反应或判别求断反应叫知性(对象多样化,必须对复杂多变的对象进行判断区别),才能选择性地去做瞬间时段的依存。这个判别求断的过程叫上意识,是在显意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