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精髓摘要
六项精进: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 要谦虚,不要骄傲
3 要每天反省
4 活着就要感谢
5 积善行,思利他
6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书里有非常多触动心灵的地方,不一一列举,相信读过的人都会受益,而且匪浅。有一事不明,关于知识,不限于读书,我每每听人讲课或者读书或者参观甚至于看电影,我总能发现那些以往没有发现或者疏忽或者忘却的触动心灵的点,让自己感觉不虚此行,很少次感到浪费了时间,除非分享的那家伙就是在骗钱。好奇怪怎么那么多人评价书籍不好评价授课不好,评价影片拍摄不好,而且很显然世界上并不存在那么多高精尖的专家。跑题了,扯回来。
第二部分 关于经济的思索
读这本书,更加确切了自己思考的问题:经济的本质,企业的本质是什么?
上学的时候,学了个词的“剩余价值”,现在看来这词有些中性的意思了,但是那个年代,那个年纪,我是品不出中肯的意思的,更何况,这个词指导了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鉴于现在“无产阶级”这词早已失去了高高在上的荣耀光环,我们不妨冷静想一下:企业的存在真的就是为了剥削?经济运作是社会资源分配的方法,那么作为经济运作的骨架构成的众多的企业就没有原罪而是支撑,那么劳心劳力的企业主们,他们主观恶意的剥削或者剥夺又有几分呢?如果一个家庭可以一个人工作养全家,企业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个家的家长,养了很多小家的大家长?只不过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存在大家长,大家长为了顺应自由民主的社会潮流,不去干涉小家的决定了,我们早起自由萌芽的民间资本主义何曾不是大家长制,仔细想来,有哪一个企业主大家长是处心积虑地算计自己的员工,相反但凡要做大做强的,都希望自己企业里所有的人都能齐心协力。也许这些思考有悖于历史进程,但是还是希望大家不总是把最残忍的一面才看成本质,什么是本质难道不是我们自己说的吗?
第三部分 关于精神信仰的世界
我不知道在年轻的年纪能不能也有感触,儿子似懂非懂的样子已经比我年轻时进步了好多好多,但实际上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容易。想必是这是个过程,没有捷径,必须得走过得撞破头得磨出茧才能晓得坚辛实际就是在开花结果。
不想坚守那些狭隘律法,因为里面的某些内容与包容和博爱不一致。但是确切的信念对人的引导和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想来那些最早参透生命并带领群人走正路的人是真正大智慧的,不知道现在这么曲折的路,他们是否预见到了。
也许他们真的是参透了,并无捷径可走,包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