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周末去超市,在门口看到一位妈妈和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刚刚购物出来,妈妈手里提满了满满当当的两大袋东西,这时只见孩子生着两个小短胳膊对妈妈说,妈妈抱抱,估计两大袋东西很沉,妈妈看起来很吃力,有点不耐烦的跟孩子自己说,你自己没长腿吗?孩子听完弄了一下继续说,妈妈抱抱,妈妈更烦了,对孩子说你们想听吗?我两只手都拎着东西,已经够累,你爸爸也不知道来接我们,我都跟他说了让他下班过来真是关键时候总是指望不上他呀,妈妈这样炮语连珠的一通话孩子都吓懵了,娃娃大哭起来。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亲子沟通失败的生活场景,妈妈其实是想表达的是拎着东西很累,没有办法抱孩子,让孩子自己走,可是大家处理的庞杂的信息对妈妈说出来后孩子非但没有自己走,反而大哭起来。
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和孩子达成共识呢?世界著名的博弈论专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提出了拉波波特法则,这清晰的4个步骤告诉人们,如果沟通才能避免争吵,达成共识。
第1步将对方的观点复述一遍,让对方意识到我们明白他的看法,第2步提出对方观点中,我们认为认可的部分,让对方认为我们足够理解他,第3步告诉对方这些,我们认可的观点中看到了什么,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第4步提出我们反对的观点,并且给充足的理由要注意,前三步不可省略,只有把这三步走扎实了,第4步提出反对意见才有可能实践,有了复述,一理解认可的铺垫,当我们提出不同意见时,对方不知不觉的会被人带入一种。反省的状态,这时彼此就很容易达成共识,这不是阴暗心理,也不是给对方下套,而是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
我们用拉波波特法则重新推演一遍超市母子的对话,孩子说妈妈抱抱妈妈第1步要复述孩子的话。孩子就知道,妈妈真的听懂他的话,请明白他的意思哦,宝贝想要妈妈抱抱呀。宝贝你是不是走累了呀?第2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咱们逛了这么久确实挺累的,第3步肯定孩子的感受,妈妈也累,而且手上还拎着东西,没有办法抱你呀,宝贝再坚持一下,马上咱们就上车了,第4步提出反对观点给出充足理由。
如果那位妈妈这样沟通,孩子肯定不会大哭大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