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遛狗,和爱人说起方言的特点。
她问我,下午你和弟弟讲老家方言,听起来很温柔,你咋会那么柔和呢?
我是老陕,家乡在西府,就是宝鸡地区的一个县。方言和大部分关中话不同。语气词多,柔和有余,硬气不足。到过那里的人,大多会发现这个现象。
我说,这大概是面条的性格吧。
曾经有人说,喜食面食,尤其是一天两餐吃面条的人,性子大多柔和。贾平凹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陕西人爱吃面条,胜过山珍海味。陕西人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我认为这是陕西人的性格,是面条带来的性格吧。
陕西人做面条,不谦虚地说,历史悠长,品类繁多,技艺不俗。但凡要和陕西人论谁人的面条好,肯定不会沾到便宜。当然,面条也是国食,各地面条各显其能,各有特色。
可是,到了黄土高坡,到了我的老家,就会发现,餐食面条,讲究颇多,味道各家不同。只有你亲身体验,美餐一顿,你就会发现,不仅美味特色,而且,家家不会去张扬什么。
做好面条,不就是本分么?有何炫耀的?
普通,但要做好,不被笑话。换句时髦话说,低调,不争高下,以实事说话。这不仅是做面条人的真实性格,也是为人处世的性格。
小说《白鹿原》被改编成电视剧,主人公最美的饭菜就是大碗的油泼面。一开始观众觉得普通而粗放,到后来,饭馆里的油泼面成了抢手货。事隔几年,今年疫情爆发,待在家里,吃货们被油泼面的视频搞得兴致勃勃,人人学,人人做,人人晒。
把做面条当做菜一样练习,足以说明,貌似普通的事,其实不是容易做到的。
喜食面条的人,家里必须有个会做面条,而且做得极好的人。
面条看似简单,其实颇费功夫。做好的面条,无论是什么形状,它都会柔软而筋道,与调料蔬菜百搭,酸咸辣香要深藏在碗里,要触动人的味蕾,吞咽过瘾。
做人,为人处世,其实,也需要这样的功夫。
这就是我想说,但似乎又说不明白的面条的性格。不夸张地说,地道的老陕大多都有这样的性格。读过《平凡的世界》的人,如果稍有留意,你就会发现路遥的品格,以及小说里主人公的性格,其实就是面条的性格。
我在外地生活四十年之久,离开故土,说着带着口音的普通话,一旦听到家乡的方言,心不仅会热,而且也会柔起来。
当然,四十年过去,我依然三餐喜食面条,面条百做百种,百吃不厌,而且变本加厉。
当然,四十年过去,我的性格能够改变的,也是寥寥无几。如果遇到老陕,或者是喜食面条的人,我和他,肯定会成为无话不说,心心相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