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良(1900--1986),字良公。生于广东番禺,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出版《关良京戏人物水墨画》、《关良油画集》等。
1942年在 四川成都举办个人画展,引起美术界很大反响, 郭沫若观赏关良的戏曲人物画后,认为是古今奇作,并撰文《关良艺术论》向社会介绍和赞扬他的绘画艺术。 茅盾等为之题词称赞。后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
1956年文化部在 北京举办“关良个人画展”,数天之中观者如潮。
纸本,设色,纵69厘米,横46厘米 ,款题:“庚申新春呵冻写捉放曹宿店一段。番禺关良。”在这幅作品中,手持宝剑的陈宫身穿黑袍,伏案假寐的曹操身穿红袍,一黑一红,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立刻抓住了观众的视线。位于二人中间的黄色桌案不仅弱化了因为色彩对比过于强烈而产生的视觉刺激,还使黑与红两种颜色有了融和与过渡的空间余地;使画面显得更加和谐统一,观众看来更加平和舒适。
此图描绘《红楼梦》中 晴雯带病连夜织补贾母送给宝玉的孔雀氅的情景。画中以戏剧人物造型为基础,不拘泥于对人物的解剖和透视,而是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不加修饰,甚至带有孩童画的稚拙;笔势笔趣力求质朴平易、凝重自然;笔墨变化多端。演员的“看”、“瞟”、“盯”、“瞄”等眼神,捕捉到位,人物情态惟妙惟肖、纯真幽默。
此帧《武剧图》为1979年关良先生在上海朵云轩所作。由于关良谙熟戏曲的剧情、人物造型、身段,故其笔下所出极其简练传神。人物的造型吸收了民间造型艺术的某些特征,仅仅通过身段、手势、腰腿等简练的几笔阔大笔触,就把人物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戏剧人物的脸谱、装扮、服饰等也以最概括的手法表现,绝不拘泥于细节的描摹,关良对中国画 的笔墨内在精神是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的,他喜用秃笔,笔法稚拙,天真有如婴儿,落笔沉稳有静气,不尚华巧的笔法,这正是所谓的“大巧若拙”,关良是深得其中三昧的。笔法生墨法,高明的笔法必须以生动的墨法来显现,关良在画中运用了浓墨、淡墨、轻墨、渍墨、干墨、湿墨,墨分五彩,确立了整件作品高雅的艺术基调。他的设色并不华丽,一如墨法,注重笔意、韵味的表现,这样的作品,决不是哗众取宠的甜俗之作,而是粗看貌不惊人,再看馀味无穷的佳作。从他的书法中我们也可以读出他内敛、沉静、果敢、不事张扬、不巧于言辞、内韵丰厚的个性。
不知多少次听到有人疑问———关良的画有什么好,像小孩子画的那样。这问题很难回答,有的说,许多人说好啊!连郭沫若、茅盾、老舍等大文学家都为他题画,说好!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大画家都与他相互品题赠画呢!要是国人说的不算,还有,德国人主动为他出画集并付与丰厚稿酬,中国画家有这待遇的,仅有齐白石和关良。你敢说不好!有人干脆就说,有名就好,值钱就好!其实,这些说法只说出了画好的结果,好在哪里还是不甚了了。还是问题本身就给出了答案———好在像孩子画的那样。
他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并为最早将西方绘画艺术介绍到我国的先行者之一。最 初专学西洋画,后转向水墨戏曲人物画。建国后关良的彩墨戏剧人物画独树一帜,最见风格,影响最大。他的作品用笔极简,质朴平易,极富笔趣,不拘泥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而是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尤其是眼神刻画最见功力,眼睛瞳孔用浓墨点醒极传神。
微信关注【慧画网】,获取素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