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了古典老师的共读会的视频,提及如何检验有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关掉,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以下是这样的尝试。
&1 区分知识和信息
当我们从书本或网络等各个渠道学习到一个东西时,他只是信息。能够用来支撑学习和生活时,才成为知识。
另外,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消除“不确定性”,如果学习了某本书,但在生活或工作中并没有这种助益,那就不是知识。
&2 深度阅读几个阶段
1.数据阶段:看到这些信息
2.信息阶段:看懂理解了
3.知识阶段:和过去的经历或者知识连接了
4.灵光一闪:?某两个点一样,一起亮起来?这里是链接?
5.灵光一闪链接:?这里只是链接,但没有打通
6.击穿的某个点:?某个点能够链接到过去所有的知识体系,把他们击穿打通
&3纠正误区
知识在大脑内不是思维导图式的,而是网格式的。
有某些核心的点,他周围有很多的链接(这些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去更深层次寻找其他链接的,他往往是击穿的那个点)
还有些其他知识点发散出来的,单独的知识点,这部分就不用继续发散了。
后续学习中,学习新的知识,要与已有的网络建立链接,才可以成为知识,否则没有用。
以上是形成自己知识体系,不断输入-输出,深度阅读的核心所在。
&4自我反思
而自己过去基本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层面,没有与知识经验链接,没有好好的应用。
同时,过于关注笔记、思维导图的整理。以及知识的完整性,生怕遗漏掉任何一个点,是以后需要注意和规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