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翻译
公孙丑继续和孟子论圣人,他问:“以前我听人说,孔子的弟子们个个都学做圣人,但是学力不同,所得各异。比如子夏、子游得圣人的文学,子张得圣人的威仪,都有圣人的一部分。而冉牛、闵子、颜渊则气质不偏、义理完备,已经得到圣人的全体,但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尚未大而化之。刚才老师您说自己不敢跟孔子比,那您和孔门这几位弟子比一下呢?您是处在哪个位置?”
孟子回答:“咱们先不谈这个。”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三立也是圣人的标准。圣人要大而化之,首先是思想要大,品德要大,然后必须有言说传下来。
中国历史上,又有谁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呢?
1.周公。孔子说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也就是尧、舜、文王、武王,而把这些思想具体落实成就的人,就是周公。
2.王阳明。王阳明的事功也很大,超过了子贡,但都是地方性的平叛事迹。他一直没能进中央工作,所以就没有治国平天下的事功了。
3.曾国藩。曾国藩留下一本《曾国藩家书》,就是亲切有味的身心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