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小二书斋。
又见面了!今天我给你带来的是《了凡四训》
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是恻隐之心?
说白了其实就是同情心,是仁者的爱物之心。
01.同情心
这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没有恻隐之心的人是不能够称为人的。
圣贤之人穷极一生都在努力追求一个“仁”字。所谓的仁,其实就是指的恻隐之心。
大部分时候,恻隐之心都是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的,都没有表现在人的表面的行为上。不能丢掉自己的恻隐之心。保持一颗恻隐之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02.
第三部分的后半部,主要是围着这十个论点,展开叙述。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原典】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学者未能断肉,且当从此戒之。
【译文】
什么叫爱惜物命?
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罢了。追求仁的人就是要求这个,积累德行的人也是要积这个。《周礼》说:“早春的时候,祭祀用的牲畜不要用母的。”
孟子说,君子应当远离厨房,这就是为了要保全我们的恻隐之心。所以前辈就有“四不食”的禁忌,是说听到宰杀声音的不吃,看到宰杀场面的不吃,自己喂养的不吃,专门为我宰杀的不吃。
人们无法完全断绝吃肉,就应当先从这几条来戒。
好,最后咱们小结一下。
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
我是小二书斋,感谢你的阅读和陪伴,下一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