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青蛙看海》,内容很简单:一只青蛙想看大海,老鹰告诉它“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青蛙大吃一惊,心灰意冷。而松鼠问它“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在领着它跳了几级之后,很肯定地对它说“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一级一级,不知不觉,它们真的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初看漫不经心,后来却心中一动。这老鹰和松鼠,代表的不正是两种不同的教育风格吗?
老鹰那强健有力的翅膀正像师者的渊博学识,他们目标远大、眼界开阔、头脑清晰、语言表述客观明确、对学生要求严格。“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对呀,路给指出来了――必须登上山顶;后果也点出来了――不上山就看不到海。很正确,却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它对青蛙面临的困难――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毫不同情,说完就展翅飞走了。在它的意识中,那是青蛙的问题,应该它自己去解决。松鼠就不同。它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把翻一座山变为跳一级石阶,用肯定的语气鼓励青蛙,而且陪着它一起到了山顶,路上它们累了在草丛里歇一歇,渴了喝点山泉水,也许不轻松但一定很快活。
如果孩子们的目标像大海一样宏伟,那高高的书山是必经之路,引领他们爬上这座山就是教师的职责。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引领?像老鹰那样客观而冰冷,还是像松鼠那样细致而温暖?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不过,在现实当中,我们常常充当着老鹰的角色,特别是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对有些孩子显得过于冷漠。一个班中,有雏鹰,翅膀虽然稚嫩,却有勇气一飞冲天;有马驹,四蹄虽未生风,却有信心驰骋千里。对这样的孩子,老鹰虽然冰冷,却也不算误人子弟。但也有像小青蛙这样的孩子,有向往却易退缩,他们太需要松鼠这样的引领者了。松鼠可以帮他们把注意力放到脚下力所能及之处,可以在他们泄气的时候温言鼓励,可以理解他们的累与渴,放缓速度,给他们休息的机会,可以让他们慢慢地,到达自己想到的地方。
面对这样的孩子,反思自己:是老鹰还是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