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体内有个原型。
它是一面镜子,你的镜子。
你快乐,我也会快乐。
你愁苦,我也会愁苦。
我像绿茵地上柏树的影子,
与柏树不可须臾离,
我像玫瑰的影子,
永远守在玫瑰近旁。
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中写道:“别人寥寥数语,对我如晴天霹雳。”一个人之所以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都是因为对方好的反应会让他有短暂的存在感;而对方坏的反应,会让他的存在感瞬间崩毁。
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小时候没被看见。
这些,都让我对自己的现状找到的答案。幼时,妈妈很少将注意力放在我的身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小孩子,别插嘴大人说话,”或者“小孩子懂什么”之类的。幸运的是,我的骨子里有一种不安分的基因,我会坚持不懈的寻求存在感,但是依然对成年后的会造成了努力去讨好妈妈的无法控制的宿命,但是又在反抗她的控制中自相矛盾的挣扎。
我觉得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是,我能经常自己领悟到自己存在的疑惑,并且在书中找到正确答案之前,自己选择的做法居然大多时候是符合正确答案的思路的。对于我的孩子,我不再用小时候妈妈对我的方式对他,当他不乖的时候,我一定能意识到一定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所以一直认为我儿子是非常好带的宝宝。其实,并没有难带的宝宝,而是作为父母,并不懂得自己的孩子的缘故。
记得在宝宝8个月的时候送回老家,在我离开的时候担心会忍不住哭,就在我妈妈在房间里给宝宝喂奶的时候,我悄悄地离开了,两个月后,儿子回到我身边,对我非常的冷淡和排斥,我非常的伤心,也非常惊讶于这么小的他,怎么可能会对我就有了怨念。其实他一直都懂的,我无比的后悔自己当时的不告而别,这是我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
经过了接近一年的在身边的陪伴,儿子终于重新接纳了我,愿意和我亲近。从此我再也不自作聪明的把他当做孩子什么都不懂,在他成长的路上,我会用正确的方式爱他,让他寻找自我,与我渐渐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