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说的准确一点,应该是转移关系,当你把早年和父母的关系模式,转移到了当下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说,移情发生了,而且都是不知不觉的。
生活中的移情
一般我们认为,你跟领导的关系,很大程度是你早年和你爸爸的关系的翻版,也就是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一样,只不过这个是穿越时空的。
哪怕你离你爸爸妈妈很远,但那种早年的关系,被你一直搬到了现在,这都在潜意识层面运作。
如果一个人是你的同事的时候,你们关系很好,而一旦成为你的领导,你们关系就恶化,那你就可以好好体会一下,是不是你把过去的关系转移到了你和他的关系中。
我们成人以后,似乎很多方面都独立了,但很多人,甚至说非常多的人,在潜意识层面,还固留在原生家庭中,保持对原生家庭的忠诚。
最明显的,有一些想要寻找“灵魂伴侣”的人,他们对这样的伴侣很执着。
我们可以大概描述一样,什么样的人是灵魂伴侣:心灵契合、理解我、共同的追求,等等。这样的伴侣其实非常像什么呢?就是妈妈和婴儿的关系,像一个共同体一样,婴儿一哭,妈妈就过去喂奶。
现实中,追求灵魂伴侣最终都会失望,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很多时候是恋爱初期对恋人的幻想,当你真的了解他,你就会发现,他不是你的灵魂伴侣,说的直白一点,他不是你的妈妈。
这些人其实就是固守在原生家庭,表现了对原生家庭的忠诚。但我们说,一个人人格上真正的成长,其实都是来自于,对原生家庭的背叛,对过去的背叛。
其实对于父母也是一样的,真正的爱,是让自己离开,远走高飞,创造自己的事业、家庭、圈子,以及自己想创建的一切。
当他们做了父母,也是一样,那么所有社会中的家庭,才是在为社会输送一个个人格成熟的人,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在实现自我的人,而不是将自己固守在原生家庭。
我的故事
转移过去的关系,不光会在人际关系中产生影响,也会在你和其他各个东西的关系中产生影响,就比如钱。
有些人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想要钱,也就是对钱是有欲望的,但是在赚钱上始终有被限制的感觉,好像是故意让自己不赚到钱。
这很可能是转移了早年和父母的关系。
怎么说呢,就是在你早年的时候,父母给到的爱,或者是你能感受到的爱是非常少的,而你将这种感受转移到了你和钱的关系当中,钱就是爸爸妈妈对你爱,就是非常匮乏,为了维持对爸爸妈妈的忠诚,潜意识就会让你远离钱。
我讲一个我自己的事情,就是买东西,主要是买衣服。
我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自己买衣服,那时候真的非常痛苦,因为我每次去买,一眼会相中某几件,但我潜意识就会避开不去买,最后买回来的,永远是自己不喜欢的。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的场景,我会看中一样东西,我自己心里能感受到喜欢,但我会故意说我不喜欢,然后挑了一个不怎么喜欢、也更便宜的东西,为什么呢,我在不动声色地“取悦”他们,想获得他们的认可,虽然这中想法其实很幼稚。
所以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依然在复制当时的关系模式,下意识地取选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东西,哪怕后来有钱了,也是如此,还是不会选择那件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这背后就是一种匮乏感,那种需要牺牲自己感受才有的爱。
后来,我开始自己“养育自己”,开始在买东西的时候,只考虑自己的喜欢,当买回来的东西是让自己喜欢的,那就真的是充实地幸福,其实无所谓价格。当被直接、快速地充分满足,内心的很多执念就没了,不会老想着,我要什么东西,想了又想,又不去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哪怕对父母千言万谢,最终都要远走高飞,都要背叛,才能在人格上真正地长大,在社会上组建自己的关系、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为社会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否则,我们就还是生活中童年的关系中,还是一个孩子。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无论是积极心理学,或是早期佛学所追求的境界叫”活在当下“,是多么的难,因为我们都不知不觉地在转移过去的关系,活是活在当下这个时刻,但关系是过去的,我们表面在现在,实际活在过去,重复过去的模式、心境、关系。
你有多少时刻是活在当下的,又有多少时刻,是被过去的关系操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