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一直以来是比较扎心的话题。曾经,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说了一段话,大致是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而他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因而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在学习上比农村孩子走了很多捷径。
熊轩昂的话引发了我们对阶层的思考,寒门真的难出贵子了吗?
最近在看的《阶层跃迁》一书,可以给我们提供答案。
按照《阶层跃迁》一书中的观点,不存在阶层固化,阶层是动态变化的,下滑的通道永远敞开。如果我们奔跑,就有阶层跃迁的可能。书中还提供了多种阶层跃迁的方法,能为焦虑的年轻人带来方向。
《阶层跃迁》的作者是闫肖锋,专栏作家、资深传媒人。早期从事政策研究,师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现任中国新闻周刊学术召集人,《财经郎眼》评论员。擅长社会趋势分析的闫肖峰,对于阶层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阶层是以什么来划分的?
阶层指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不同社会团体。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决定阶层的主要有三要素:财富、权力和声望。后来,人们还加上了文化资本,即一个人的文化涵养。在这几项要素中,只有财富相对来说容易衡量,财富是我重点要跟大家分享的要素。
为什么说普通人可以实现阶层跃迁?
阶层是流动的,抱怨阶层固化无法带来改变,奋力拼搏才能实现阶层跃迁。
张俊成曾经是北大的一名保安,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专科),目前是一家培训机构学校的校长。他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不是别人评价你高你就高,评价你低你就低,而是自己努力到一个位置后,社会就会开始认可你。
普通人靠努力逆袭的例子数不胜数。
李子柒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后来,她开始拍摄古风短视频。李子柒拍摄的每一个画面,都经过了多次打磨。为了拍好短视频《兰州牛肉面》,她还特意去兰州拜师学艺。李子柒拍摄的短视频,总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如今,她火遍了全球。今年一月,李子柒被评为“2019十大女性人物”。
起点低的人生,依旧有无限可能。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和全球化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机会。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普通人,还可以凭借自我迭代实现跃迁。
富人拥有的三种思维
穷人和富人的思维存在很大差异性,闫肖锋在《阶层跃迁》一书总结了富人拥有的三种思维:
01时间成本意识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你把时间花在A处,就无法同时兼顾B处。富人会确定事情优先级,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有些人为了省几十块车票钱,走很远的路;为了买打折商品,排很长的队伍买单。从表面上看,他们省钱了,实际上让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廉价。
花点小钱“购买”时间,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上,才会让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值钱。
02自我增值意识
现代社会变幻莫测,只有不断自我迭代,才能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少工作将会被机器人取代。而那些需要创造力、与人沟通等的工作才能保存下来,比如教师、艺术家等。自我增值,掌握核心竞争力,甚至拥有多种职业技能才能不被淘汰。
03自律意识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李嘉诚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他的成功和自律息息相关。60多年来,李嘉诚每天保持12小时的工作量。晚饭后看20分钟英文电视,并跟着大声朗读。睡觉前保持阅读,每天5:59准时起床。
自律,让普通人也可以拥有开挂般的人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争分夺秒地利用时间,时间最终会帮助你过上理想的生活。
自我跃迁的3条路径
自我跃迁,可以通过以下3种途径实现:
01重视教育,考上一所好大学
闫肖锋认为,关于个人跃迁,短期看学校和专业,中期看认知、终身学习能力,长期看格局和性格,与人工智能的竞争和进化伴随始终。
教育是自我跃迁的重要手段,学历是找好工作的敲门砖。
去年,华为高薪聘请了8位应届博士,年薪最高可达201万,最低也有89.6万,这些博士生羡煞旁人。
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帮助我们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爱好是一种能力。杨振宁认为,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
爱因斯坦小时候便对物理感兴趣,他经常向老师和父母请教各种问题。长大后,爱因斯坦依旧保持着对物理的热爱,不断探索,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明确自己的爱好,而有些成年人却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在选择职业时犹豫不决。一方面想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明白自己的追求,陷入迷茫之中。
教育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偏好,是普通人自我跃迁的有效路径。
02提升职场竞争力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保持职场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定期做职业规划
以3——5年为一个周期,重新制定职业规划。确立有一定难度、可实现的目标,有利于激发自身的潜能。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人生十四条经验之一是“公布目标,鞭策自己”。孙正义时常公布自己的目标,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鞭策自己和公司,也可以聚合资源、人脉,一举两得。
其次,培养why型思维
why型思维聚焦找出事物背后的真正原因。
有人认为,问题的“为什么”比解决的“结果”更重要。工作中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只有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在下次解决类似的问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
丰田汽车公司的“五问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遇到问题时,通过连续问五个为什么,从而找到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
最后,构建知识体系,具备跨界的能力
竞争激烈的今天,“铁饭碗”一去不复返,很少有人终身只从事一种职业。单一的工作技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能轻松跨界,适应激烈的竞争。
03开拓弱关系
弱关系可以理解为感情比较弱、联系不频繁的人际关系。跟它对应的是强关系,强关系指感情好、联系密切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与我们互动频繁的是那些强关系,大家社会背景、价值观往往相差不大,能够交换的新信息有限。而那些弱关系的朋友,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跟我们差异很大,反而能带来新的人脉资源。
在《反脆弱》一书中,作者塔勒布提出了杠铃策略,杠铃策略可以理解为关注事物极端的两个方面,忽略中间。杠铃策略启发我们在人际交往时,需要注意弱关系。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也和弱关系息息相关。
2002年,黄峥帮助一位网友解决了一个技术问题,这位网友是网易CEO丁磊。表示自己的感谢,丁磊把他介绍给了段永平。当时的段永平已经创立了“小霸王”,功成名就。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段永平为黄峥出谋划策,甚至出资,这些都有助于黄峥日后的成功。
弱关系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值得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开拓。
没资源、没人脉的普通人,依旧可以抓住时代的红利实现个人跃迁。阶层一直处于流动之中,不进则退。与其抱怨阶层固化,不如奋力拼搏,努力实现阶层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