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眷村生活,儿女成长
眷村是一个临时住所,这里的人们,还等待回到故土大陆呢!但,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大陆快速的发展,使两岸分治的局面无法改变。在这里居住的,满怀乡愁的人们,只有无奈地在这里工作,生活,繁衍。
眷村是各省籍人口的大家庭,我们这个眷村有近百户,人口近千人。有南京人,上海人,湖北人,安徽人,四川人等。经常操着不同方言,走在一起热闹非凡。
大家来自原大陆各大军用机场,飞行大队和空军院校。这里,有普通士兵,有尉级至将级军官,有一般教师,有大学教授。有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的老将,有参加抗日战士的英雄,也有大陆内战时的残兵败将。
大家,一同龟缩在这个海岛,这个与外界隔离的眷村,其孤独感!苍伤感!可想而知。
但,十分矛盾的是,这里的人们,也有一种优越感!精英感!因为,他们受过相当的专业教育,在大陆见过市面,有过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曾是人上人,他们住过别墅,往过花园。在这里,他们怀旧,将一切寄托在回到大陆,回到故土的时光!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小说,生动地描述过这些人。写的十分精彩!
面对现实,他们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每个家庭对小孩的学习和教育十分重视与严格。傍晚,行走在眷村的小道上,你都可听到小路两旁,每家每户小孩朗朗的读书声与大人教育小孩的么喝声。
一般眷村的下一代,在台湾读完大学本科,都到美国去留学。学成后,大多留在海外了。回来的很少。眷村出了不少名人,如文学家李敖,歌唱家邓丽君,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等。
在这里,校级军官的收入,虽然拮据,但已够家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把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培养教育,放在首位。
大女儿出生后,就长年请了眷村的赵姨,来家主持家务。她是汉口人,不到四十岁,丈夫是原汉口机场的勤杂人员,与我们一起来到台北。家中只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儿,上初中了。家中没有太多的负担。她人品很好,很乐意到我家帮忙。她的每月工资,我都用父亲给我的金条,兑换成台币支付。没让陈珲操心。
一九六一年,大女儿,十一岁了,很懂事,学习很上进,上小学五年级了。她一切都像一个大姐的派头,很可爱的。二女儿,八岁了,很听话,老实的女孩,上小学二年级了。小儿子,六岁了,很调皮,因是最小的,又是男孩,我们有些 娇惯!刚刚启蒙,上小学一年级。
有三个小孩后,考虑我的精力有限,没有再要小孩了。
看着三个小孩健康快乐的成长,虽然很辛苦,但此时,我的心,获得一份愉悦与平静。
一个静谧的夜晚,小孩都进入夢乡,在房舍大门的阳台上,我与陈珲座在靠椅上,远眺前方天空的繁星,我说道:“孩子们,慢慢长大了!今年远芳都十一岁了,小学快毕业了。上中学,我们要送她到台北中学读,那是重点中学。这样高中毕业后,她将来考台湾清华大学,才有把握。远杰儿子!你不要太惯了他了!男孩子要严管,将来才能成才。”陈珲听到,点头应诺了。
一九六一年春节过后。在家,阿珲与我说:”空军司令部,将我的军级从上校提为少校了,连升两级。授勋仪式马上进行。另通知我,三月份去美国受训二个月,学习美制U-2型高空偵察机的駕驶。”听后,我当时一愣,马上说:“你不驾运输机了!我不让你驾偵察机,那不安全……。陈珲笑了笑,爱撫地拉着我的手,小声讲:“你说的不算数!我是军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不听命令,不行啊!你放心,U-2型飞机很先进,很安全的!飞机在两万二千米高空,雷达都看不到。”军人眷属的我,不作声,只有默默地承受!祈祷上天保佑!
一九六一年三月,陈珲准时出发,去美国接受U-2型高空偵察机的专业培训,五月返回台北。
注:小说人物,情节,场景,均为虚拟,请勿对号入座!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