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二,在“智慧家长大学”直播时,接到一位初中一年级学生家长打来的咨询电话。
电话中孩子的母亲说: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有较大的厌学情绪。连续几次考试,满分150分的数学卷子,才考了7、80分。她为此十分着急,问我该怎么办?
我问她,“孩子没考好,你训他了吗?”
孩子的母亲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说:“训了。”
我又问她,“你是不是经常训斥孩子?”
她说:“是!”这次回答时,她的语气里不仅有羞怯,更多的还有惊讶。
其实,判断一个人平常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和蔼,还是严厉;是喜欢善于鼓励,还是习惯指导,对于具备一定社会阅历的人来说并不困难。因为这些气质会在他日常生活中,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上面那位母亲,咨询时语速很快,且伴随着主导话语权的气场,一看就是那种干练、勤快,在单位和家庭中说一不二的人。
这样的人,不但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地约束自己,也会严苛教导身边的人,孩子作为家长未来的希望,首当其冲。
家长看重孩子的教养本是好事,但如果掺入了过多的家长自己的期待,又用错了方式方法,倒会起到反的效果。
2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超市门口看到孩子因为乱要东西,被家长训得哭天抹泪。
我们也经常在聚会的餐桌上,看到孩子因为想看动画片、玩手机遭到拒绝而挨熊。
我们甚至还会亲自站在写字桌边,居高临下的批判在考场上败北的亲生骨肉。
我们发脾气训斥孩子,因为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这招多数情况下管用,
“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嘛!
但很少有人了解,它其实是天桥儿底下江湖郎中卖的大力丸。看似治病救人,实际既治不了标,更治不了本。
它简单、粗暴,体现了父母的威严,但同时也拉远了父母跟孩子的距离;
它看似有效,让孩子发出了誓言,甚至留下了书面的保证,可在孩子看来,这些都是压迫的象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
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数不胜数。
世上没有训出来的成功者,更没有骂出来的天才!
家长动辄火冒三丈,并不是在为孩子的成长添火加薪,而是给孩子画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雷池。不仅无益于他的成长,反会让他过于顺从。因为顺从所以习惯服从,因为长久被禁锢在雷池里,所以特别循规蹈矩。
于是,他动脑和创新能力会变差,出现不够勇敢的现象。
同时,因为在极不和谐的环境下接受指导,他习惯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从而在未来所有的社交活动中,聆听能力逊于他人。这就是造成孩子上课时听讲不认真的原因之一。
3
发脾气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当下,还会桎梏孩子的未来,甚至未来的未来。
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是家长践行家庭教育的方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通过跟家长互动逐步掌握跟别人互动,跟外界沟通的方式方法。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家长总以坏脾气面对孩子,孩子会建立坏脾气可以解决问题,遇事应该以暴制暴的理念,并应用到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坏脾气是会“遗传”的。(家长的很多坏习惯都会被孩子继承下来)
4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怎么这么皮?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怎么就是不管用?
也时常听到这样的咋样:孩子很乖,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她上课听讲认真,回家主动写作业,基本不用我操心……
于是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样是孩子,怎么差距那么大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科学和实践证明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的效果越差。
归结而言就是一道公式——父母脾气的大小,与孩子的顽劣程度成正比。
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脾气就像蒸汽,给出的压力越大,孩子这顶小“锅盖”就跳的越高。
孩子是否优秀与家长脾气的大小无关,而是在于家庭能否采用正确的方式给予支持和孩子是否储备了足够的个人能力。
优质的支持不是指居高临下的填鸭,而是基于平等友善的亲子关系。
家庭是一个很讲人情味儿的地方,但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恐怕不能完全交由情感来支配。
随性而为的教养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只有让真挚的情感搭配上科学的指导,才能真正让优质的家庭支持落到实处,也才能让孩子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
关注微信luanlei19851017,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