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是一名SETI@home项目的会员。这天,项目组终于发布了的引力波的解析结果。出乎意料,结果竟然是质数。然而,马明凭借自己对项目的了解,他知道,由于SETI@home采用了公钥加密算法(一种现代加密算法,数学上可以证明是不可能进行中间人攻击的),黑客的中间人攻击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样出乎意料的结果真的是由引力波解析出来的。而且,目前人类的技术无法制造引力波,所以,人类真的接收到了来自外太空的某种智慧生物发来的信号。
马明感觉到一种由衷的兴奋,因为他是SETI@home项目组少有的在中国的会员。那些中国的SETI@home志愿者都不会有他这样的殊荣,他可以作为组织的内部人员告诉别人他们发现了外星人,而他们,是组织的外围人员。马明默默地兴奋着,心里思考着该怎么把这项结果告诉别人,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了下来。
马明小学时候,北京的天空还很澄澈。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雾霾。每到夜晚,马明就尤其喜欢仰望天空,看着璀璨的繁星,只觉得很壮丽。当然,他还不知道壮丽这个词,所以他就在作文里写,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就像瀑布的水一样要流下来。可能马明天生就对这类事情有种不同常人的敏感,他的作文写得总是很棒,他喜欢各种气势磅礴的歌曲,喜欢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喜欢人们创造出来的巨大无比的工程,喜欢那些创造了伟大历史的人物。然而,马明又不是很喜欢人类的历史,他曾说,历史总是既伟大又卑微。大学报名时,马明选了计算机专业,很多人不理解,据他自己说,精通写程序的人是力量最接近造物主的人。
不过,等来到了计算机学院,马明又开始不理解当年的自己了。计算机专业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每天努力学习,却始终学不过那些中学时参加过信息学大赛的同学。那些计算机理论和各类算法,也和马明心中的星辰大海相去甚远。
有那么一天,马明在告示栏的角落看到,SETI项目的发起人,弗兰克·施茨廷要来学校讲座。马明突然感受到心中的什么绽放了。讲座开始时,会堂里只有三十几个人,很多人都在玩手机,在视线之内,只有一个女孩子也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弗兰克讲的英语。女孩子皮肤白皙,从侧面也能感受到她的一双大眼睛中那水盈盈的目光。
弗兰克站在讲台前讲解着SETI的目的和实现方式,眼中满是沧桑与坚定。白胡子和白头发没有使他更加苍老,那胡子和头发的样式反而使他看起来不像学者,反而像是个船长。讲台上有一盆兰花。弗兰克讲到,SETI至今也没有确认破解开任何外星智慧生物的信号。他拿起那盆兰花,兰花向下垂下的枝条轻轻的摇摆着。
“这是一盆兰花,一株罕见而美丽的兰花,非常脆弱。她的花期一年尽两天。如果我两天前来这里演讲,你们就看不见她开花了。也许你就会认为,这植物从不开花。我觉得SETI也是这样,我们只有不停地探索,不停地探索,直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发现我们需要的信号。”
“她叫什么?”那位女孩瞪着水汪汪的眼睛用英语问道。
“这花叫Stanhopea(巨唇兰)。她的名字里有hope(希望)这个单词、我希望有一天在SETI我们也能像发现她开花那样发现信号。”
在弗兰克拿起那盆花时,许多人的目光探向他手中的那盆花。当弗兰克讲完这段话时,会堂里响起了掌声。那一刻,马明决定了一项一生必须去做的事情。
SETI招募懂计算机技术的人作为会员,条件是微薄的报酬和允许参加SETI在纽约的会议。马明报名了。
马明每天都在自习室抱着电脑手耕不辍。那天,他在自习室看到了那个女孩在桌前自习。马明对任何女孩都没有那么多感觉,不过想起她那时看弗兰克专注的样子,他倒是心里有种非常想见识一下这个人的冲动。于是,他走向那女孩的座位,在她前面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