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像每年一样,慢悠悠地不约而至。
以前,每到端午节,首先想起的是传承几千年的端午传说,是投汨罗江而死的忠志之士屈原。
而今,每到端午节,脑海里第一涌出的是故乡,是母亲,是母亲包粽子的一幕一幕。
做为一个六零后,童年时候物质很匮乏,特别我的故乡那时候主食基本是地瓜,煎饼是地瓜干做的,粥大多也是地瓜干面子的,偶尔能喝上几次玉米面或麦米的粥,只有过年过节能吃上白面饺子或白米饭。所以每种好吃的东西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粽子亦是如此,特别是母亲包的粽子更是让我垂涎欲滴。
小的时候母亲包粽子是不用现在这种干粽叶的,而是端午节的头一天直接去苇塘里擗新鲜的苇叶,把苇叶擗回来洗干净,用烧开的水烫一下,然后包上提前泡好的米和大枣、花生,包好之后就开始放到锅里煮,煮粽子的时候还要放上鸡蛋一起煮。
每年擗粽叶的时候我都会跟着母亲或姐姐一起去苇塘,那时候家乡的苇塘很多,每到端午节大家都去擗苇叶,往往是大人们在苇塘忙着,我们一群小孩赤着脚下到苇塘里抓小虾和蜗牛玩,苇塘的水一般不是很深,我们就下到水里把水草大把大把的缠绕着捞出来,这些水草里就带出来许多小虾,我们把它放到瓶子里。看它们在里面一弯一弯的游动,玩够了有时就随便又倒入水塘里,或者拿回家给小猫吃。
煮粽子的时候,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是很难熬的时刻,粽子下锅后母亲或者姐姐就拉着风箱开始烧火,我往往是拿个小墩子坐在旁边眼巴巴地开始盼着、盼着。
待到开锅后,锅边冒出的蒸汽里充溢着甜丝丝的香味,那种味道是极其诱人的,它足以让我直咽口水,母亲看到我的样子就会笑着打趣说:赶紧找个绳子把舌头拴住了,可别咽到肚子里去呦。我那就全当没听见,只管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锅,鼻子偷偷的深吸着那空气中越来越香甜的气息。
粽子煮好后要在锅里捂着,到第二天早晨也就是端午节的清早出锅,连鸡蛋一起作为早饭吃。可是我是等不到第二天吃的,母亲会先捞出来几个打发我这个馋猫。
一直以来感觉我是姐妹几个里在吃的方面是最馋、最没出息的一个,和我相邻的三姐比我大七岁,妹妹比我小三岁,我五六岁的时候几个姐姐最小的也十三四岁了,而妹妹只有两三岁,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我五六岁的时候见到好吃的就我馋的不行,一直到现在感觉自己也是对美食情有独钟。
许是真的老了,总愿意站在岁月的墙头偷窥过往,而过往那些琐琐碎碎的记忆总能温暖时光。
现在只要想吃,每天都可以吃上精米白面,饺子、粽子、各色美食应有尽有,可是总觉得少了许多味道,没有了那份期盼,生活里的滋味也少了很多......
儿时的很多情景总让人牵挂、怀念,可惜那些都已成为过往,只能时不时地踮起脚回头看看。
又到端午节,我突然很迷茫,我弄不明白,那粽子里包的究竟是什么?
是一缕深深的思念?是一片浓浓的情思?是一腔刻入心底里热爱?是那份遥远的牵挂?
是,也许不是。我只知道那里有一双勤劳的手,那里是故乡,是亲情,是最幸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