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修老师的《深度思维》是我在假期里阅读的第二部书。上周完成整本书阅读,这几天正在对本书内容进行深入梳理,今天听了各位老师读书后的分享和作者叶修老师关于“系统思维”的深入解读让我对本书有关系统思维方面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作为老师的我们总希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给孩子们带来各方面的改变和影响,更主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就更完美了。
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面对自己辛苦的付出,全情的投入,而学生那可怜兮兮的成绩时,就会把所有的委屈,不满,辛劳发泄到学生身上,也会对自己过往付出的努力感到不值或产生疑问和动摇。我们的表现无形中就给孩子造成了压力,还没有从自己以往懒散的行为习惯中走出来的,还没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否定,产生怀疑,进而刚刚建立起来的微弱的学习之火也瞬间扑灭了。孩子又回到了原点或者是又在原来基础上后退了。
这不禁让我想到魏书生老师分享的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报告。当老师在平日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把自己定位成孩子们的服务者,凡事与孩子们商量,让学生自己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把孩子们的内驱力激发起来,凡事就好办多了。他曾经同时当优等班和差班两个班级的班主任,他不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来设计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是针对差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们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七个生词学不会,那就当堂课完成三个,只要自己的目标完成了,就是好样的。这样的目标对于我们一般来说都很慢,但这些别人眼里的差孩子就是这样每天脚踏实地的完成着自己的目标,在一点点的进步着。原来考试只有26分的孩子,自己利用一周的时间在语文课上自己抄写语文书上的108个生字解决了音形义的所有问题,接着就抄写书中文学常识,就是这样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自定学习任务,一个学习的努力成绩一点点提高,最后也完成了及格。
因为在这个动力环节中孩子找到了学习目标,在一次次小小的进步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沈阳实验小学的成功又让我想起了魏书生老师分享的“五个一分钟”。在魏老师的分享中没有太多的大道理,在做班主任时就是带领着自己的学生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当天他成为盘锦市教育局长时,他就带领着教育局的同志带领着全市的大中小学校长们把这“五个一分钟”常年坚持下去。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坚持下来就是奇迹。
在1979年时,他就带领着孩子们自己学习。他的原则是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情,老师不做。老师能做的事情教导主任不做,教导主任能做的事情教学校长不做,教学校长能做的事情校长不做,校长能做的事情局长不做。
同时他提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的每件事情都有人负责,同学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毛遂自荐,为大家解决一些问题。在帮助班级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得到了加强,自控力也得到了提升,班级的同学也更加的团结。
为了很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孩子们还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用魏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当他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增强了,他打仗的那个神经和细胞就自动灭亡了。
这样管理带出来的班级不管魏老师出外学习多长时间,孩子的人都能自己完成学习。他在不在班级都能正常运行,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了吗?
在孩子学习的动力系统内,当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被调动起来后,外在的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就都不是问题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把控。充分利用外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所服务。这也是,为什么魏老师班级的孩子在离开他多日后仍能自我安排,进行学习、锻炼、比赛、选举等一系列活动的根本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