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感觉和父母相处越难”,“越长大和父母越疏远”百度上有不少人在搜索“如何与父母相处”相关话题。
今年疫情居家期间,亲子关系更是进入白热化,亲密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今天我来说说亲子关系,作为成年人,如何与父母相处?
1.距离产生美,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
首先空间上的距离,拿这次疫情居家隔离来说,一直宅在家中原地不动,与亲密关系直面相对,加上对不断上升数字的恐惧与担忧 平时回避或潜藏的危机,就很快暴露出来了。
其次是心理上的距离。两代人之间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生活背景,成长环境的迥异,彼此都会有不同的习惯和观点。
对于彼此的生活习惯给予理解,又互相适应,不做过多干涉。
2.帮助父母培养自己的兴趣,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
所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哪怕孩子已经长大了,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父母会无时无刻为孩子担心。担心孩子是不是没按时吃饭,工作顺不顺利,到年龄怎么还没结婚,夫妻关系怎么样等等…其中80和90后孩子的父母特别典型。
但是首先为人母为人父之前,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照陪伴的时间来算,也只有自己或伴侣陪伴自己的时间最久,这种时候我们告诉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为了孩子仿佛“失去”自我。
父母老了其实也是有童心和好奇心的,教他们一些新事物,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培养兴趣;让他们多出去走走等等。
3.不挑剔,不说伤人的话。
还记得2月初时,疫情还不乐观,公司却要求返岗上班。眼看疫情还在蔓延,不断上升的数字,每天上班拥挤的“死亡地铁线”,我心里很是着急。找母亲商量后,母亲竟是让听从公司安排。在和公司周璇几个回合后,各种情绪驱使我对母亲说出伤人的话“你一点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别人父母听了都是说别去,工作几时都有。”
母亲什么都没说,我却看到了她落寞的表情。当时我并没有和母亲进行充分交流,问清楚母亲说这番话的考虑。就苛刻地把她和别人的父母作了对比。
我们往往把最坏的情绪留给了亲密的人,亲人或许会包容我们但不代表他们不受伤害。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好,也是深到骨子里的。”
不挑剔,生气时倒数十秒,不说伤人的话,不让父母难受,自己也不懊恼。
4. 多关心父母,多倾听他们。
很多人都吐槽老人家爱买保健品。后来看新闻有老人家说其实也知道保健品没用,是被卖保健品的小伙小姑娘们“哄”到了。他们和自己孩子年纪相仿,一张嘴就是“阿姨叔叔”,各种虚寒问暖,有的比孩子都关心自己。
孩子因为工作或求学,不在身边。疏远和孩子交流的父母就容易被人“钻寂寞空子”。说到底父母们还是希望和孩子多交流,就算聊聊日常也好。
就算不在身边,和父母多通电话,多听听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心满意足了。
结语:
龙应台的《目送》里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人父母啊,不是神。
趁一切都好,一切都来得及。做个爱家又独立的人,珍惜当下每一刻,和父母好好相处。
写作是一种思考方式。
这里是@记记说 。90后翻译,合作管理。心
欢迎与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