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无事,也实在不想读书,又因为偶然听了些钢琴曲,便突然想要看看音乐电影,就找出《海上钢琴师》这部片子,在深夜里一个人静悄悄地看了一遍。
从前的我是根本不屑去看音乐电影的,尤其是对这种看起来文艺范儿十足的电影,更是提不起兴趣来,认为它们太矫情,太不真实,除了让人变得多愁善感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而偶然听到的电影原声音乐,恰似在恰当的时间遇见了恰当的人,也就恰好让人觉得很自然、舒适,很让人感动,所以才会对这部电影有了一些特别的期待。
若只是三四年前,或许还是会从内心深处抵制这样的电影,然而如今,可能是因为心里变得更柔软了,也可能是因为变得更包容了,更或者是因为想见识些新鲜的东西了。总之,人是会变的,虽然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明显,但却一直在发生着,只有用一段长长的时间来衡量,才会看出这种变化的巨大结果来。对于电影类型的选择是一种表象,而在表象背后,却是许许多多的转变,这转变或许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这大概要再过上很长的一段时间,才会看得清楚明白一些吧。
音乐有有多种类,自己平时也喜欢听听音乐,开车时听,读书时听,跑步时也听,但是开车、读书、跑步时所听到的音乐,功能性更强了一些,这种音乐是用来调动情绪的,让人听过之后更安静些,或更亢奋些。而《海上钢琴师》里面的一些音乐,却超出了功能性音乐的层次,它直通心灵,更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人的情感是相通的,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人种、文化、价值观、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等,许许多多的不同,甚至根本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灵魂,但在人的心里的柔弱处,却总是差不太多的,总有些恻隐、羞恶、慈让、是非的理性共通点,而对于喜怒哀思悲恐惊的感性认识,也几乎都是相同的。
好的音乐,便在不言不语之间,让人与人之间的这些共同点,水乳交融般结合起来。让有着不同的灵魂的不同的人,通过同样音乐,获得了同样的情感认同,也就跨越了一些人造的界限,让人也亲密起来。看过了《海上钢琴师》,被里面一些音乐片段打动了,这不是多愁善感,这是人所必经的成长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