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王朔的一整套作品集,最先看的是《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三个故事。王朔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书中人物对话特别多,有点像是西方文学翻译过来的。人物细节刻画并不多,性格脾气都在对话里,文字下面透出一股子的京味儿,你读着读着竟然还会觉得倍儿上口。
有人说王朔小说里的人物就是以他自己为原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三个故事分别描写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读《看上去很美》仿佛给你瞬间拉回到那样一个夏天,马路上骑着28自行车的男人,后面坐着女人,前边大梁上坐着孩子。男人的“的确良”袜子在“老人头”皮鞋和腈纶裤腿口漏出半截。推带车子的老太太在棉被包裹的木头箱子里忙碌的翻找着大白糖冰棍儿。“收旧冰箱、旧彩电、缝纫机、热水器、旧皮鞋换锅换碗换盆儿”的吆喝声由远及近。幼儿园里孩子们在草坪上叽叽喳喳的跑着,手在身前胡乱的挥着,空中的蜻蜓忽上忽下,好像在和孩子们做游戏。三两个幼儿园阿姨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晒太阳,嘴里聊着谁家的谁谁和谁家的谁谁又好上了。没错,都是那些潜藏在童年记忆里的片段,随着故事一点一点的被揪了出来,我甚至想起了小时候在幼儿园里用过的绿色带把手的铁杯子。杯子上怎么也涮不掉的那股奶香味儿是什么范思哲、纪梵希香水也比不了的。我又想起了懵懂状态下喜欢着的楼后大姐姐,身着蓝色碎花连衣裙….嬉笑着和她年级相仿的同学跳皮筋。悄悄的接近她,一阵淡淡的香气随着跳跃若隐若现的传来,狠狠的吸上几口,激动的直打激灵。那个画面,嗯,看上去很美。
还是夏天,还是马路旁边。没有了“的确良”也没有了收家电的吆喝声。三五成群的小年轻靠在大树下,看着缓缓走来的人群。确认了眼神,两伙人就像两池河水,接触以后迅速汇集到一起,瞬间尘土飞扬。叫骂声,撕扯声,砖头落地声不绝于耳。明晃晃的短兵器在艳阳高照的午后显得格外刺眼。姑娘,姑娘。起于姑娘,止于姑娘。高举“学习无用论”的我们没有在午后上过一节完整的数学课,网吧是我们最终的归宿。网聊、网恋、见网友。三两个勾肩搭背压马路。看见漂亮姑娘就过去贫:“美女,能留个QQ不?”无处发泄的过剩精力让我们四处寻找刺激。看谁不爽就过去一脑皮,再敢造次就上飞踹。打过人,也被人打过。和朋友百无聊赖的坐在山上的土坡上,接过朋友递过来的“红梅”香烟,深深的吸了一口。看着远处树枝上正在“单挑”的一对螳螂,赞叹动物凶猛。
青春中的那个姑娘终究还是出现了,在一个学霸手中撬过来的。爱我爱的死心塌地,无怨无悔。该做的不该做的都早早的就做了,意外怀孕就去附近小医院吃上两粒小药丸随随便便的解决“问题”。一起吃饭,抽烟,泡吧,睡觉。没什么钱,但是有的是时间。一起看着窗外的麻雀可以度过整个下午。嗯,就是这样,我和别人上床了。她割腕自杀的时候,翻开的刀口像小孩的嘴唇。嗯,再见,再也不见。后来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她,和上一段相似的相识情景让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再次荡起阵阵涟漪。可惜的是,她不爱我。小丫头儿内心单纯善良,对所有人都不设防。结果在某一个夜晚被两个衣冠禽兽欺负了。得知消息后,腰上别着曾经那把明晃晃的短兵器,带着海水灭火焰的气势冲向了两个败类。
我的故事讲完了。我们回过头来谈谈作品。
王朔比我大了三十多岁,我们的青春时代肯定是不同的,但在他童年,少年,青年阶段发生的事--打群架,逃课,泡妞,出轨等等,都是我经历过的。我喜欢王朔话里话外的粗糙感,喜欢那种哑巴到嗓的边吸烟边说事儿的调侃。更喜欢他那种看透自己看透人性的通透劲儿。当初看冯小刚拍的《老炮儿》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京城老炮儿就是王朔,他符合一切我对老炮儿的感官认识--年轻时性格暴烈,行为混蛋,放荡不羁。长年混迹在北京胡同儿里,经常惹是生非。以上种种种种,你在他的书中都读的到。写到这里文章也该收尾了,借用一下《梦想照进现实》里男主角的自问自答吧:
“你知道光和光怎么打招呼吗?”
“最黑的地方见。”
嗯,就这样吧。
欢迎大家关注我,我将不定期为大家分享及推荐好书,感谢支持,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