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该篇,倍感惭愧。古之文献虽浩如烟海,但对名篇名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则不应该。但愿今后,多多幸遇名篇,必读之、诵之,方不负今生。
至于作者是不是屈原本人,其实并不重要。正如世上,有有名的英雄,也有无名的英雄。作者的思想境界,作者的文辞,才是关键。既然历史久远、考证艰难,何不将重点放到内容本身,令自己赏心悦目呢?由此,也想起方韩之争,虽有冒名顶替之嫌,但那些署名韩寒的文章,客观地讲,是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笔也是犀利、老练的。舟子再强,永远也当不了韩寒,这恐怕是无需证明的残酷事实。
扯回《楚辞·渔父》,两个关键人物的对话,十分的精彩。屈原境遇不佳,被放逐于江湖,然不改其志。面对渔父的第一问,答案可谓是惊天动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立场坚定,泾渭分明。见过庙堂之上的三闾大夫不足为奇,江潭泽畔能遇到行吟的屈原,才是你的幸运。渔父一听这理由,心想按我的逻辑不成立呀!于是乎,先讲道理,然后责问。道理是——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万物推移。意思是说,做圣人就要不受外物的制约和束缚而停滞不前,而应该随从世俗不断改变自己才对。责问便是——世人都浑浊,你干嘛不一起搅浑水同流合污呢?众人都喝高了,你干嘛不把自己也灌得烂醉呢?何必要深思远虑、行为高尚,让自己被放逐呢?渔父这一说三问,确实霸道。屈原没法直接回答,也玩起了有说有问。说的是——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要把帽子上的土弹一弹,刚洗完澡的人,要把衣服上的灰抖一抖;问的是——怎么能够让洁白的身子受到脏东西的玷污呢?更狠的是,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屈原宁愿跳到江里喂鱼,死球了,也不能让世俗的污垢沾染我高洁的品质。而且,最后这一句,依然是以反问的句式呈现的——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令渔父也是无法直接回答,莞尔一笑之后,抛出了自己的最终答案——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干净的水嘛,就洗帽缨,浑浊的水嘛,就洗洗脚。说完了,扭头就走,不再多言。
该篇到此,戛然而止,令人赞叹!这才是真的高屋建瓴、思想深邃。该讲的道理讲,该问的问题问,针锋相对、妙语连珠。这才是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该交流的交流,该争辩的争辩,该予以尊重的选择就予以尊重。然后,一个毅然决然地投江,一个悄无声息地隐身江湖。
幸读此篇,普天之下,惟楚有才!
(崇雨 2018年7月8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