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53》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今天是戊戌年壬戌月丁丑日,九月初四,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
上一节,船山论证了心的核心主导地位,"自欺"、"自慊"中的"自"指代的是心,相对而言,意是关键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心与意的关系中,根本在心。戒欺求慊的目的是心,不是为了诚其意。
这样一来,似乎心一出场就剥夺了意的全部功能和作用,将其驾空而无所用途,是这样的吗?
这一节,船山讲解意的不容忽略的关键作用究竟体现在哪里。
意的关键作用体现在中介性上面,意的中介价值直接体现在操作层面。心的特点是正而不变,意的特点变而不定,心与身的交通靠的就是意。对此,船山讲解说,小人的"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固然不能说成是心能格正,但也至少是心所暂欲格正的。只是,如果意识一旦走向恶,那么,虽然希望依靠本有的正去格正一切,却终不能实现这一愿望,所以,君子欲正其心,必慎其独。
"闲居"是独处。"无所不至",是不慎中的下流。"如见其肺肝然",说明多少还有些不好意思的知愧之心,但这样的心,被为恶的意识拖累,同入于恶而不可解。
如果把掩著称为自欺欺人,是说得过去的。如果是无所不至的小人,连掩著之心都没有,这是表里皆恶,肆无忌惮,就不能称为自欺欺人,直是恶人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遍认为道貌岸然却文过饰非的人是大过,而对作了恶事的小人,如果知道有君子而掩著,他的恶则属于较轻的。
这一段指出意识操纵着心。意绝非毫无作用力的空架子。那么,岂不是与上一段的"自欺"、"自慊"完全属心的结论是矛盾的吗?不矛盾,因为不是同一层面的对照物,况且,欺的含义是指因对方弱而陵夺之,而不是掩盖哄骗的意思,比如说:"欺人孤儿寡母",怎么可能是哄骗孤儿寡母呢?由此可知,厌然掩著,正说明小人不敢欺君子的事实。如果不掩不著,那他欺陵君子不是更加张狂吗?既然小人不是欺人,而其中志于为恶的,追求快足就更不属于自欺。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大学>》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