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是如何炼成的
有优秀的学生,就有差生,差生还有个名字,叫做学困生。
有人曾经把差生产生的原因归结为计划生育,因为那个时候有个家喻户晓的计生口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优生生的少,自然就生出许多差生来了,这当然是个冷笑话。然而很多时候却令人笑不出来,因为每年每届每个班里都有不少的差生。
有些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他们眼中没有优生和差生,只有学困生。
想来可笑,这些所谓的专家,他们的逻辑恐怕是看门大爷教的,也或者是凿壁偷光学来的。
试想,不会教的老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不会教,说明在师范院校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学好,没学好,是因为老师的老师没教好,这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矛盾。这不是打脸吗?
把差生唤做学困生,两个字变成三个字。这三个字有这样两种理解。第一,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是废话,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才树人呐。第二,一到学习就犯困,下课生龙活虎,上课昏睡如猪。学习困难也好,学习犯困也罢,总而言之,还是差生。
那么,差生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第一,是智力。有人说,要想学习好,肯努力就行了。的确,有些事能通过下功夫努力获取,比如小学和初中,只要功夫深,就能考满分。然而到了高中,智力就非常重要了,有的学生死努力,努力死,然而成绩就很难提高,做一些死题还可以,但是换个地方,变式一下,从知识稍微涉及一下能力,立即被击垮。所以孩子从小时候的智力开发很重要,知识的学习,智力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弥补。然而先天的平庸再加上后天的荒废,学习的核心素养消失殆尽,不想成为差生都不可能。
所以,第二就是态度。有人说态度决定高度,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很重要,智力很好态度端正的,成为优秀生;智力平常态度端正的,成为上等生;智力很好态度不端正的,成为中等生;智力平常态度又不端正的,那必定就是差生了。智力很好的只有少数,大部分都属于智力平常的,这部分人中又有大部分人缺乏生活与学习的态度。而从小到大他们缺少的往往就是这种态度,吃不缺,穿不缺,缺乏地就是对待问题的态度,也许他们从来不需要态度,很多的事情被大人包办或替代,表面上是解决了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实际上是扼杀了他们的判断权和选择权。
第三是习惯,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习惯是需要养成的。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早睡早起是习惯,今日事今日毕是习惯,温故而知新是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习惯。好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坏习惯立竿见影一学就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能形成持久的学习能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习中的大忌。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缺少的这种状态,困惑困乏困难就会寻上门来。于是学困生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久而久之差生的形成就在所难免了。
第四,计划也很重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需要条理和明晰的思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计划;未雨绸缪提前准备,这也是计划;短期打算长期目标,更是计划。然而,表面上的素质教育,实质上的应试教育一步步摧挎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为了分数,为了成绩,疲于奔命,白加黑,五加二,铺天盖地的资料,没日没夜地刷题,简单的重复,机械地完成作业,使得学生没有了思想,缺乏了独立和自主,更是见不到个人前景的计划,水深火热之中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此差生越差,曾经的中等生和优生也慢慢向差生转化,差生的队伍在壮大。
第五是执行,计划制定的再好,不去执行,都是纸上谈兵,流于空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执行的计划,只能是一纸空文。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和耐心也很重要,一日曝十日寒终究无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是没有结果的。坚持需要耐心,耐心更需要坚持,有了坚持和耐心来保障,执行才能进行到底,才能有所收获。很多差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计划,有了计划不能一以贯之地去执行,即使执行了,也是三天的热情,热情一退,计划成了口号,坚持成了形式,耐心抛到九霄云外,一切如旧,如此再三,恶性循环,差生自然就炼成了。
当然,差生的形成,不是某一个原因,这是综合因素长期积累的集中体现,家庭是关键,学校是重点,社会不容忽视,个人的修行是内因。
实际上,世上本来是没有差生的,充其量只有差异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关心人的发展,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扬长避短,培养有个性的人也许是我们更应该去努力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防止差生应当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