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有人在微信上问我,你有没有想过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回,这个问题范围有点大,需要写篇文章。
嗯,当然想过。我对未来的期许不多,也不少...
◆ 3年之内能实现职业自由
想要做个自由职业者,听上去那么洒脱又随性,自然要付出代价。
每一种生活,都有代价。
首先,我需要具备能真正发挥出价值的技能,真正能赚到钱来养活自己的技能。
01
我的大学专业是数字媒体技术,毕业之后,至今一直从事的是平面设计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好的设计,拼的是创意。除了努力,天赋和浓厚的兴趣非常重要。
说实话,我不确定自己终有一日能成为行业大拿,不是因为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自信,而是我非常了解我自己。我做设计,因为这是我的专业,当然,我也喜欢设计,但是对于设计的执念还没有达到“匠人”的境界。
在做设计这条路上,我追求的是能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风格,并且一直贯彻执行,希望最终能形成自己强烈的个人标签。路途很漫长,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长度,我不设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自己不断进步,同时能够将技能变现,赚取足够的钱来支撑我的各项人生需求。
02
从小就对语言学习有兴趣。
工作的前面一年多时间,我对于工作之外的时间没有什么规划,从而浪费了不少时间,现在想来觉得是罪过。
时间,对于一个25岁的人来说,变得无比珍贵。
后来,我开始捡起我的兴趣。
一个没有兴趣爱好的人是无趣的,我不想做一个无趣的人。
我删除了手机里一些使用频率并不高并且没多大意义的APP,替换它们的是阅读APP、乐器学习APP,以及各类语言学习类APP。
每天会拨出一点时间来练习英语口语,一般都是下班之后。有时候是通过APP来模仿原音给电影片段配音,有时候是无字幕看经典的英文电影(毕竟我非常爱看电影)。没有目的,纯粹因为喜欢和兴趣,所以过程非常的愉悦和轻松,毫无压力。但如果有朝一日,这个兴趣能给我带来收入,我也非常开心。
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日语单词。日语的学习,在大学期间的选修课上了几节课,算是有点极其浅薄的基础,所以就想进行稍微深入的学习,不需要成为日语专家,只要能在去日本旅行的时候可以无障碍交流,这就行了。
其实曾经的理想职业是自由口译人员,现在捡起这些语言学习,也许是潜意识里这个曾经的梦想在推动我。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变得足够优秀,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不需要着急。
03
申请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已经快2个月了,更得不算频繁,但至少也保持周更了。先不管文笔、深度如何,但每一篇文章我都用心在写。
写文章的过程是个极好的梳理自己的观念和思绪的过程,也是个对外表达自己的窗口。我需要这样的一个窗口。
没想过成为一个作家,但是想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
最重要的是,我若想持续的输出想法和文字,那么我必须持续的输入。输出倒逼输入,这就使得我不得不去克服自己的惰性,不断更新自己的大脑,不断进行自我迭代。我相信这个过程最后带给我的成就感一定是惊人的,所以我会坚持多看书,继而,多写文章。
一般会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输入,比如,在上下班的地铁上,插上耳塞,全世界都是你的。有时候,在简书、知乎、优秀公众号里面看文章摄取知识,有时候通过APP听书,比如喜马拉雅FM,觉得还不错。
◆ 35岁之前实现财富自由
对于我来说,财富自由,并不代表要赚到非常多的金钱才算。金钱,确实很重要,但足够就行,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从小在父母的努力和庇护下,印象中至少不愁吃穿,所以长大后的我并没有太强烈的物质欲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花自己花得起的钱,消费自己消费得起的消费。
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成正比,这就是我眼中的财富自由。我给了自己足够长的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35岁之前。因为我有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能还有点烂大街的终极梦想。
那就是,环游世界。
当然,之所以说它烂大街,是因为可能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个梦想。区别在于,大部分人只是想想,而有一部分人,真的在努力实现。
等到哪天,财富自由了,时间自由了,那就真的可以说走就走了。花上几年的时间,去环游世界。
会说很多种语言,写了很多文章,拍了很多照片,老了之后,不留遗憾。这是我想象中的,老了之后的自己。
我还有很多想要的,比如,30岁之前,能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
家里有一个温暖的丈夫,与我三观一致、互相尊重、彼此爱慕;
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快乐、善良。
不过这个期许充满不确定性,所以不强求。毕竟,劣质的感情和婚姻,我宁可不要。
你的小骄傲,到哪里去疗?
我是嘟嘟,
我们来做彼此的树洞吧~
一起保持好奇心、童心,
用心感受世界~
你们的喜欢、关注和转发
是我最大的支持和动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跟我分享的故事呢?
我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