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区块链技术的元年,互联网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历程已经连接了全球。人们不会谈论世界是不是平的,因为只要你拥有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和整个世界紧密相连。精英们习惯把过去的互联网时代称为信息互联网时代。随着2008年区块链技术的横空出世把措不及防的人类拉进了比特世界,未来不管你知不知道区块链技术是什么?理不理解数字虚拟货币是怎么实现的?都被裹挟着进入了互联网的第二个时代:价值互联网时代。而你不知道的是区块链技术的诞生经历了什么,又有多少天才倒在了黎明之前。
01
1992年,位于美国硅谷旧金山湾的南方,有这么一个小城叫圣克鲁斯,城市大小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
炎热夏日某个傍晚,英特尔高级科学家蒂姆·梅在自己的家中和朋友聚会。聚会上他和朋友讨论着互联网应该如何更好的保护人们的隐私。
在过去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年里,威菲·迪菲的公钥加密和菲尔·齐默尔曼的PGP加密已经被证明用于控制数字信息访问权方面很有效。由于世界各国政府担心失去对权力与信息的控制,开始威胁要禁止这些加密工具被公众使用。
“怎样保护全世界民众的隐私在互联网上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蒂姆·梅,和朋友们的讨论一直进行到深夜。但他还是应该高兴,以前一个人的困扰至少变成了大家的困扰。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小组:密码朋克。现在看蒂姆梅做了一件影响世界进程的事,初期密码朋克小组的宗旨是用技术建立一个公平的互联网世界。
在聚会结束一周后,小组中的埃里克·休斯就写了个程序,可以接收加密邮件,擦除所有身份标记,并将它们发送回用户列表,当你签名后,你会得到休斯的回信。
1993年,埃里克·休斯和其他几个人,升级迭代了加密电子邮件系统,直接把系统改名叫“密码朋克”。密码朋克也不再是一个小组,使用密码朋克邮件系统的用户约1400人。这些人逐渐形成一个非常私密的圈子。
也是1993年,埃里克·休斯发布了《密码朋克宣言》向权力机构发起了挑战:“在电子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是必需品。我们不指望政府、公司或者其他什么不要脸的组织来承诺我们的隐私权。我们必需保护我们的隐私。必需有人站出来做一个软件,用来保护个人隐私……我们计划做这样一个软件。”
02
如果说我看到的比别人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牛顿
密码朋克的组织成员来自于世界各地。他们一起在邮件系统里讨论相当深度的数学难题、加密技术、计算机技术、各国政治、哲学当然还有些私人问题。早期的成员都是世界级的黑客和极客,当然还有不少IT精英。比如后来名震天下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bt下载的布拉姆·科恩、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爵士、提出智能合约概念的尼克·萨博、FACEBOOK的创始人肖恩·帕克。比特币在诞生之前,世界上失败的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项目有数十个之多,其中密码朋克的成员有不少参与其中,大家一起把经验分享在密码朋克里。
大卫·乔姆是密码朋克的领袖级人物,他在1990年发明了密码学匿名现金支付系统,即Ecash。乔姆认为分布式的、真正的数字现金系统应该为人们的隐私加密。因此他的电子支付系统里的加密使用了数学编码。还有一个小特点就是支付时付款方匿名的,收款方非匿名的。按照他的设想,每个人都随身携带装有匿名现金的可充值智能卡。这种数字现金和智能卡能和来自家里、公司或者政府的电子现金流畅往来。它离线工作,不会占用电话系统,当时就有点云存储的味道。
1990年的Ecash当时风头正劲,微软和visa等巨头纷纷宣布支持,有趣的是大卫乔姆和中国的河南政府也签订了合同,从德意志银行、澳大利亚高级银行、瑞士信贷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获得了牌照,只可惜理念太超前了,而当时的人类社会并没有大范围实施的基础,于1998年Ecash宣布倒闭。
英国密码学家亚当·贝克也是密码朋克的成员。1997年,他发明了哈希现金,用到了工作量证明系统(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系统是比特币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实亚当贝克最初发明这个系统是想解决垃圾邮件的问题,也就是为了避免其他人发送包含有相同信息的邮件。它的工作量证明系统,解决了数字货币的一大难题。如何保证数字货币不被交易过很多次?这就要求计算机在获得信息之前,做一定的工作量计算来避免重复交易。
1997年,密码朋克成员哈伯和斯托尼塔提出了时间戳概念(一种签名协议)。后来这个保证了数字货币安全问题,即用时间戳的方式来保证文件的先后顺序。时间戳协议要求在文件创建后,不能改动。当一个虚拟货币被交易时,被盖上时间戳,它就不能被改动,这个技术协议只被政府小范围应用。
还有一个密码学家叫戴伟,是个中国人。在1998年,他发明了B.money。B.money强调点对点的交易和不可更改的交易记录。每个交易者都保持对交易追踪的权力。但是B.money系统中,大卫并没有解决账本同步的问题。
03
2004年,一位密码朋克成员提出了电子货币和加密现金的概念。他是PGP加密公司的顶级开发人员,也是密码朋克组织里的计算机技术专家之一。他叫哈尔芬妮,他理想中的这种货币是可重复使用的,并参照了失败项目的优点。但是他的设想还是不够成为一种世界型的虚拟货币。
2008年,当一切技术条件成熟,时间条件也成熟,还需要一位神级人物来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之前的虚拟货币先驱们为什么会失败?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名字叫中本聪。他认为之前的虚拟货币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都有一个中心化的结构,所有的交易数据都会汇总到公司的数据中心,和政府发行的货币没有什么两样。一旦为虚拟货币背书的公司倒闭,或者总账本的中央服务器被黑客攻破,这个虚拟货币就会面临崩溃的风险。中本聪对大卫乔姆的Ecash进行了优化,综合了时间戳、工作量证明机制、非对称加密技术、UTSO的结构,最终他发明了比特币。
比特币诞生的时候,人们用大写的B来指比特币的网络和网络协议。用小写的b来指这个网络上运行的数字货币。由于字母B的大写和小写不同,可以看出早期的密码学圈子对比特币底层技术的痴迷和重视,这种重视程度是远远大于比特币本身。后来随着比特币在全世界的发展,和各国政府不同政策的对待,一旦谈起比特币就色变,于是人们就把比特币的底层技术称为区块链。
区块链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它是一系列上述技术的集合。
04
中本聪早年混迹于密码朋克,一直很低调。他是个全能天才,不但精通密码学、计算机技术等,还对传统金融世界有着深刻的理解。2008年,他发布了创世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提出比特币概念。
白皮书开篇简介他这样写道:
互联网上的贸易,几乎都需要借助金融机构作为可资信赖的第三方来处理电子支付信息。虽然这类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运作良好,但是这类系统仍然内生性地受制于“基于信用的模式”(trust based model)的弱点。我们无法实现完全不可逆的交易,因为金融机构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面协调争端。而金融中介的存在,也会增加交易的成本,并且限制了实际可行的最小交易规模,也限制了日常的小额支付交易。并且潜在的损失还在于,很多商品和服务本身是无法退货的,如果缺乏不可逆的支付手段,互联网的贸易就大大受限。因为有潜在的退款的可能,就需要交易双方拥有信任。而商家也必须提防自己的客户,因此会向客户索取完全不必要的个人信息。而实际的商业行为中,一定比例的欺诈性客户也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相关损失视作销售费用处理。而在使用物理现金的情况下,这些销售费用和支付问题上的不确定性却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此时没有第三方信用中介的存在。
所以,我们非常需要这样一种电子支付系统,它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杜绝回滚(reverse)支付交易的可能,这就可以保护特定的卖家免于欺诈;而对于想要保护买家的人来说,在此环境下设立通常的第三方担保机制也可谓轻松加愉快。在这篇论文中,我们(we)将提出一种通过点对点分布式的时间戳服务器来生成依照时间前后排列并加以记录的电子交易证明,从而解决双重支付问题。只要诚实的节点所控制的计算能力的总和,大于有合作关系的(cooperating)攻击者的计算能力的总和,该系统就是安全的。
白皮书的问世立刻被密码朋克组织封神。通过加密邮件的简单沟通,他把哈尔芬尼收之麾下,哈尔芬妮也成为了比特币项目的二号人物。凭借强大的感召力,越来越多的大神加入到比特币项目的开发中。比特币在全世界的迅速成功得益密码朋克,也成就了区块链技术。
中本聪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1年,网站维基解密(黑客界的如雷贯耳大牛站)宣布支持比特币捐赠,社区一片欢呼。消失已久的中本聪却在论坛发贴警告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他建议阿桑奇不要接受比特币捐赠。维基解密后来淡化处理了这件事。那也是中本聪最后一次公开露面,这暗示了他对阿桑奇的不小影响力。
哈尔芬妮后来患上了“渐冻人症”于2014年去世,而猜测中本聪是谁的文章每月都有,正应了V字仇杀队的台词“身份只是本质的一种形式,而我的本质是一个戴面具的人。”终究中本聪遁于无形。
而他们密码朋克留下区块链技术对人类世界的改造,仅仅是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