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聊到阅读,一定要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才能给自己选择更合适的书籍。
如果选好了书,应该怎么去有效率地阅读呢?可以一字一句看,体会作者的文字之美,也可以快速地翻阅,了解文中大意,接着看下一本。没有说非要选一种,两者皆可,因为需求不同。
我们可以根据看书的目的性,把阅读分成泛读和精读,弄清楚了,就知道要怎么去看一本书了。
泛读是解决能力的问题。从感兴趣的容易的书籍入手,加深自己的专业性或者广泛性,以拓展知识面为目标的阅读。关键词是涉猎广,数量多,阅读速度快。
精读是打好写作和表达基础的问题。从文章的字词句,深入到作者的写作思想,并借鉴其文笔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关键词是聚焦于一篇或多篇文章,由字入理,更重质量。
细说泛读
1拓展知识面,打造知识结构
阅读最好不要漫无目的,什么书都看。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那就到到图书市场上或者网店上搜罗一堆专业书籍,在1-2个月时间内全方面研究。
或者你这段时间多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比如历史,那就去找历史书籍看,先从有趣简单的书入手,了解历史发展全貌,不必细度研究文字,一两天翻掉一本,然后再换一本。看的时候,直接过滤到相同内容。
集中领域的泛读,能够让你在最短期内,对这个领域的知识进行归纳积累。然后再不停的深入,思考,总结,完成一个专业的知识点。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涉猎相关领域,如果你想来点新奇的,也可以换一个无关的领域。最后你会发现,很多知识点会互相关联,就像你之前研究历史一样,从中国的某个朝代,到前后朝代的联系,再到全世界历史的联系。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知识面,再到知识结构。越读下去,越有兴趣和动力。
2提高阅读能力
如果没有泛读,很多时候我们看一本的速度会很慢,读着读着就容易走神,脱离书的内容,毕竟不是每一本书都是那么精彩,时刻吸引你的注意力。
所以当你快速翻阅的时候,你的兴趣点会更集中,人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不太感兴趣的你就翻过,说不定这篇你不喜欢,说不定只是前半部分你不喜欢,说不定这一本你都不喜欢。我们完全可以放回书架,可能下一个作者的表达就符合你的胃口了呢。所以即使你不喜欢看手里的这本书,但它并不会影响你看下一本书。
看过几本书之后,你会发现,看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你的阅读能力会不断的提升,不会被困在一本书里,而放弃全世界的图书。
3养成看完一本书的习惯
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产生的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困在一本书里,由始至终没有勇气看第二本书。所以泛读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帮你养成看完一正本书的习惯。有一就有二,再三四五六。于是,即使当你一口气买了十来本,你也觉得自己可以搞定,而在一两个月前,你可能对看一本书的时间观念是一整年呢。
细说精读
1如何精读,如何致用
a阅读时先搞清楚一个问题,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b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全书浏览,了解结构后再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位置进行细读。
c阅读时,拿一只笔,备一个素材记录本,对词句段进行笔记/摘录。包括摘记开头和结尾的模式,行文的思路,文章的表达顺序,曲折的情节,创意有趣的修辞等。
d完成一本书阅读后,合上书,考虑一个问题,明天要是把这本书推荐给别人,你要怎么推荐,在这本书里面学到什么,看下自己对全书的掌握了多少。(学以致用:下次写作的时候,回忆本书有没有一些素材是可以用上的。)
e 有可能的话,也可以去网上看看别人对这本书写得书评,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感受,或者别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做读后感/思维导图,总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培养语感,表达更流畅
通过精读,你会发现自己的语感会比之前好很多,在写作中,在朗读时你会更加流畅。你可以大声地读出声音,对培养语感会有更好的帮助。
以写作为目的的精读,可以从模仿文笔和文章结构出发,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去提升自己的文笔。
在写作中遇到的像理解差,句子不通顺,文笔烂,情节混乱,表达不合理等等问题,都是基础不行,而坚持精读,会慢慢打通你的任督二脉,让你成为一个武林高手了。
3了解作者的感受,增加体验
精读一本书,可以让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了解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了解一个你未曾接触过的时代和世界。同时要带着思考,我们的目的不是把这本书读完,而是在于它给你能带来了什么启发,哪怕只看了一页,而你从这里学到了一个新词,一丝启发,都是受益了。
书架上好多未曾开封的书,已经迫不及待了。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