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说过,人生有两种不幸,一种是求之不得,一种是求而得之。
萨特也有一句名言,他说,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又让我知道这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痛切的感受,刚刚开始奋斗的年轻人是体会不到的,一定是年龄和阅历到了一定程度后,才会有的落寞之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年危机”。
就如但丁一句著名诗:35岁那年,我发现我站在一片迷雾森林里。
这种感受不仅和年龄有关,其实和人的状态有关,例如刚刚考完大学的孩子,同样也会感受到这种危机,所以才有了高考之后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因为当经过了十几年的苦读,达成了高考这个目标之后,突然会体验到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所以这不仅仅是“中年危机”,这是一场“中场危机”,也就是走完了一半,爬上了小山,实现了自己原来设定的目标之后,突然感到的一种深入骨髓的幻灭感。
有两位英雄,他们的真实经历给我们展示了这种求而得之的痛苦。
美国有两位载入史册的宇航员,他俩是第一批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第一个走出登月舱的是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
第二个走出登月舱的是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
当他们返回地球之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但是,他们的人生却从此走向下坡路。奥尔德林更惨一些,他不仅得了抑郁症,住过美国空军精神病院,而且酗酒,两次离婚。阿姆斯特朗也过得很郁闷,他也离婚了,整天窝在家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有人劝他,要多出门走走,散散心啊,他说:“我连月球都去过了,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吸引我呢?”
如何化解这种求而得之的痛苦呢?
一、要敢于打破禁忌
成功经常会有一种焦虑,他们比失败者更担心,万一自己失败了怎么办。失败者输得起,成功者输不起。在内心深处,很多成功人士并不自信。艾伦•知念在他的书《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中说,成功者会觉得自己是冒名顶替者,成功的那个人好像看起来不像自己。
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和我一样的梦?梦到自己在考场上,卷子上的题都不会做,心情紧张得不得了。这不一定是高考留下的后遗症,更可能是“中场危机”。
影星张曼玉可以说是做出了应对“中场危机”的典范。她是华人世界无人可比肩的传奇影星,按照正常路径,她应该在进入中年后,有49%的可能,选择嫁入豪门做富太,还有49%的可能,选择多年纠缠于富商之间备受情伤,期间,还得严格管理自己的颜、色和身体,按照华人社会对女性最坚定和执着的人设期待,即要“优雅地老去”。
可是,张曼玉却选择了另外2%少有人走过的路,在2014年开始唱摇滚,在这次开唱之后,争议四起,颠覆形象的行为被人斥为出丑。她答:“我演了20部戏还被人说成花瓶,请给我20次机会唱歌。”
张曼玉的出现,告诉大家即使到了50岁,还可以穿得很朋克地在台上唱歌。有人在北京公交上见过她,有人在上海田子坊见过她,还有人在巴黎街头见过骑着单车飞驰而过的她。
二、不要勉强自己
这是一个说着容易然而做起来却极其之难的事情。
塞内家是斯多葛派的代表人物,他有一个观点: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在于我们试图控制自身无法控制的东西。当我们总想着去控制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物时,只会徒增痛苦。当面对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时,我们唯有随时预想好各种准备,才不会惊慌失措。
Don’t rush,don’t push,don’wish,不要着急,不要勉强,不要幻想。要有多少智慧,才能悟出这样的真谛。
三、要寻找平衡
人生的艺术就是寻找不同角色之间的平衡,找到平衡,才能达到高手的境界。
艾伦•知念在他的书《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给出了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跟女性学习。我们现在的社会把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区分得很明确,但实际上男性中有女性的性格,女性中有男性的性格。不管是男性和女性,都会同时分泌雄激素和雌激素。对男性来说,学习女性的优点,学会与女人相处,是一门必修课。对女性来说,也要学习男性的优点,学会容忍自己内心深处的狂野甚至粗鲁的一面,没必要天天都当淑女。学会和男性相处,也是女性的必修课。
第二个建议是跟自己的同性伙伴学习。台湾歌手赵传有一首歌,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歌里唱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为了那么一点点荒谬的神圣气氛。这就是兄弟之情。一帮大老爷们凑在一起,无非是喝喝酒、吹吹牛、看看球,但这是非常有用的,男人需要找个地方放松自己、补充能量。女人也是一样,那叫姐妹社群。女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是童话故事里经常出现的情节,女人也需要从姐妹那里获得帮助和支持,找到勇气和智慧。
感谢:《得到》专栏“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