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 我们慢慢走》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很久,却迟迟未动笔,怕自己写得不够好。读书仿佛自己在跟作者对话,了解他的喜怒衰乐和人生轨迹。亲爱的杰,今天你认真读书了吗?去聆听作者的对白,去看看他的世界,请自己做好一个读者。
从作者的文章中我能看到一个小男孩对一张地图的认知,从地图上仿佛能看到这一个世界。幻想着地图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看看外面的人世间美景,云游四海自己去过的地方,见到的风景人物都写了下来。
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有了电话人们就很少书信来往来了,方便又快捷。作者想说,“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读懂最多就是作者内心的世界,亲情让我想到很多,书中描写到初当父亲的喜悦,身边四个小女孩围着他叫“爸爸”。长大后都外出留学,做为一个父亲担忧和思念,一个个打着越洋电话,日不落的家庭,家人都在远方。身边再也没有以往的热闹,成长后在也不需要我帮忙,做为一个父亲骄傲的同时也很失落。有时候还会想谁会把她们从我身边抢走呢?突然很不舍,以后是不是离得更远了……
做为一个读者,用自己的话总结了全书,可能我的文笔不是太好,也有自己的感悟。
说说我对地图的认知吧!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初中的时候,自己听不进课。我会偷偷地拿出一本地理课本,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王朝演变,从看每一个朝代中国的边疆越来越大,我就会越来越开心,如果变小我就难受,有时候还会在心里骂,“怎么不打回去,最好全亚洲都是中国的。”
在地图看干旱湿地、天气演变、温度差异……感觉很精彩。我最喜欢地理书上介绍各地的风景人情和古老的城市。看着这一张小小地图,我什么时候也能去到那个城市,真的像书上说得那么好吗?中国五岳、高原、山脉、河流、平原。最喜欢看到每一座山、每一河流在世界上号称第几名,当然我想看到的排名都是第一名。在中国又是第几名,看到有排名我就很高兴,因为我也身处中华,感到很骄傲。
一纸痴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书信来往突然回忆起我高中那一段时间。此情忆可为友情,我写过挺多信,那一段时间刚好流行笔友。上高中了,我们也不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收到自己第一封信,那个时候感觉很宝贵。不知道都给我写了什么,好想看看,等到人少的时候自己慢慢读着,心里感觉很甜很甜,看着这一些笔记。
在我回信的时候,认真想啊!我应该怎么写。用什么颜色的笔,用过圆珠笔、钢笔、铅笔。铅笔我认为最好的,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用到的第一种笔。一句一句读着,感觉可以了才会送出去。在写的过程中不能出一个错别字,小心翼翼地写着,生怕自己不一小心划错了。高中买的邮票,现在我书包中还有,这一些遗留我感觉可以收藏起来了。下课我最喜欢往邮箱那里跑拿报纸和信件,看看287班信箱,有没有谁给我回信了。
在高中同一所学校,我还有一个笔友,在校群里认识的。快毕业了,我们才见过,平时信件来访由班上一位女同学帮我传,她俩同村。我们分享很多自己的故事,也聊过很多很多。后来上大学了,我们同一间大学,感觉很有缘,暑假回家有时候会约在一起。只是慢慢地不想联系了,人生会遇到很多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长长的路 我们慢慢走》有很多描写作者与女儿互动的点滴,童年的乐趣、长大后怕被人抢走的心理以及老年身边再也没有以往的热闹,冷冷清清地。仿佛我看到了,作者的一生轨迹,自己经历了一个世纪。
突然想到自己做为一个儿子,我的父亲都是怎么想呢?很想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也做为一个父亲,“儿子想独立了,不再愿意听取你的意见,甚至不想再次依赖你。”回想一下小时候,他拖着我的裤角喊着一声“爸爸”,那个时候我很幸福笑了笑。长大了,工作了,不在身边了。也许只有事的时候,打一个电话,聊得几句之后就聊不下去,不知道这个时候做为一个父亲又是怎么想呢?
读到这一本书,我是不是跟家里人沟通太少了,缺少一种沟通方式。同时缺少关心和陪伴,过年我也是在家几天,又出去工作了。最近家里催婚比较厉害,我是不是沟通一下。不然以后我都不想接电话,有一种反抗的情绪。我们都知道家人都是为我好,对我倾注关爱,希望我早点成家立业。突然感慨万千,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儿子?如果我以后也是一位父亲,不知道我又会怎么做?
读完这一本书,我想到很多自己不理解的事情,突然有了答案,却无法解决,也许人最不容易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