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后,整个心都慌乱无措,很多人打来电话问候,里面没有他,两天后,繁杂事宜处理完毕,终于可以歇息,安静的屋子里手机微信响了一声,打开看,是他的。
“知母仙逝,同感同悲。逝者已然,生活依旧。那个最疼爱我们的娘亲她去了,我们的心就象断线纸鸢,临于空旷却不知落于何处。节哀。坚强!”这样一条短短的微信,言浅意深,恰恰击中我心怀。其实,如果不是在医院的那次偶遇,我想我和他会在各自的人生旅程中一直平行地走下去,难有交集。
那天,正匆匆往病房走,一个人过来打招呼,竟是他。在他的叙述里,前两天我们曾在医院走廊里匆匆相遇,但他不能确认,而我茫然无觉。可见,时光改变了我们太多,包括容颜,包括气质。
他是来陪住院的父亲的。他喜欢插着耳机听歌。其实,若干年前,他插着耳机听歌的形象曾在傍晚的街头一晃而过,当时不能确定是他,而眼前他听歌的形象,让我确定了当初自己的疑思。
于是互加了微信,他笑说,他并不发微信,只看大家发的。果然。之后,他的父亲病愈出院了,而我们继续坚守。
我对他的感谢,不仅仅因为他在我悲痛之时表达了慰问之意,还因为,他曾解困我于尴尬之时。
高中,我是班级宣传委员,他是班长。一次发电影票,票还没发完,竟被外班的男生拥进来一抢而空。我一时不知所措,片刻工夫,他走过来,递过来一叠电影票:“是这些吗?”原来,冷静旁观的他找到抢票的男生,将票一一讨了回来。如果不是他心细如发,这事儿真不知该怎么收场……
一年春节,他邀我和同学几人去他家吃饭,一道鱼做得有滋有味,竟是出自他的厨艺,令厌烦锅碗瓢盆交响曲的我惊讶不已。
毕业后,我们被时光和命运之手推动着一路向前,渐渐疏于联系,偶尔从旁人之口获知他的点滴讯息,知他安好。曾经那个在校园里各种荣誉加身、一时无两的他,已归于平淡的生活。以我对生活的认知,觉得这时的他才算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这才应该是生命最好的状态。
写到这里,望窗外,仲夏的日子里,绿油油的枝条已连成片,挡住了窗子,可总有明亮亮的阳光调皮地溜进来,撒在宽敞屋子的角角落落。想象,这里是教室,正在说话的人们是我青春年少的小伙伴,可突然呼呼作响的空调音提示我,10多年前,那个炎热的不可能有空调的夏天,其实早已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