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自西汉“推明孔氏,罢黜百家”起,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总是一枝独大。但统治者向来只是推崇,并与之很高的政治地位,却往往不是以儒学治国。
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即使是采用独尊儒术的汉武帝,也并不重用儒学,只是为了装饰其华丽的外表,内核依然是以法学为主。
儒学的作用是教化民众,尤其是董仲舒所提倡的今文经学,可以说是在培养顺民。但儒学对君主本身也会产生约束,这是统治者不想看到的。给予儒学较高的地位,但没有实权,这样既可以体现国家对儒学的重视,从而引导知识分子学习儒学、教化民众、达到社会稳定的需求,又可以防止儒生握权力后限制王权,这是其一。
其二,国家作为政治机器,不能只重教化,更重要的是有强大的武力。即使儒学可以将本国治理的国泰民安,但国与国之间的碰撞,也可以通过单纯的感化使对方折服吗?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只有实力相当或远超对方时,对方才有可能静下心来接受、学习。只用儒学,无法满足国家之间的相处。
第三,儒学的道德规范并不能有效而广泛的推广。崔永元说,所有人都在两条线内游荡,一条是底线,叫法律。一条是高线,叫道德。
道德是个人的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并不具有强制性。而法律是最基本的准则,只有以强有力的法律为依据,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才能得到保障。在这一前提下,个人提升自我道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否则,对坏人的宽容,就是对好人的惩罚
汉武帝受儒家思想影响,柔仁好儒、缺乏战略眼光和强硬的政治手段,导致大权旁落,是西汉衰落的开始。
儒学的主要作用是教化民众,而不是治国理政。是推崇备至,也是束之高阁。当然,后世儒学在不断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过程中,经历了历代儒学家的改良,其政治权利也在加强,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政治方针,成功的伴随着封建王朝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白马翰如文学会,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未来有期许,山水总相逢,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