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理应写一下归队感悟。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值得记录的不多。
摘录刚学习完的顾衡老师的西方美术史课的结语内容,结合个人学习的一点感悟,作为本次作业的内容。
首先安利一下顾衡老师开设的两门课程《顾衡好书榜》(还在更新中)和《顾衡 西方美术100讲》。顾衡老师是除万维刚老师外,另一个让我有追更欲望的宝藏老师。不同于万老师的硬核,顾老师不仅具有将某一宏大命题融会贯通的能力,并且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内容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娓娓道来,大柱子、二栓子和翠花轮番登场,时不时的“情何以堪”,就像听评书一样过瘾。没有听过的,一定一定要尝试一下。
回到正题。
西方艺术之于我,最浅薄的认识就是大师辈出,风格林立。文艺复兴三杰自不待言,其后就是杜尚、梵高、毕加索、高更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再就是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林林总总,也分不清谁是谁。毕竟总共其实也没看几幅。看到一副画,除了看到中世纪的油画赞叹“你看看人家,油画画的真好,抹的真匀”,或者看到毕加索“你看看人家,画的真好,你看看把人画的故意看不出来是个人,逼格真高”。因为完全不懂,但又觉得这是提升个人品味的一个好途径,因此始终对于西方美术就多了一份好奇。终于在本门课中达成心愿。
通学本课,最大的收获是对于西方美术演进有了一个大体脉络,再提起那如雷贯耳的一串名字时,能知道谁先谁后,知道各个派别是如何的历史传承,更重要的是揭开了艺术的神秘面纱,知道那一幅上亿的作品,其价值究竟来自于哪里。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观者,如何能正确的看待一幅作品。
摘录课程结语,感受一下本门课程的魅力:
“我们看到的艺术史,都是由文人撰写的。用绘画来表现柏拉图思想的文艺复兴,被吹捧到了天上去。但是从巫师的角度来看,与其说文艺复兴是造型艺术的一次高光时刻,不如说是一个一言难尽的失败。因为,巫师把话语权交出去了。
然而,落败的巫师们在心底,从没有忘记过祖先的荣光。在文字被发明之前,人们用绘画、音乐、舞蹈和雕塑为手段,来建立起共同的想像、身份的认同,和对彼岸世界的梦想。巫师们渴望摆脱文字,回到从前,回到造型艺术的黄金岁月。”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巫师们的反抗是从塞尚开始的。这场本来毫无胜算的战斗,竟然打得是如此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然而令人叹惋的是,因为毕加索的出现,这场战斗发生了意外的转向。”“塞尚这个宝贵的“知性”,被毕加索草率而浅薄地放弃了。他切断了西方艺术与它自身历史的联系,一切规范和限制都消失了。完全彻底的自由,成了艺术不能承受之轻。西方艺术迅速走向了“所有东西都是艺术,所有人都是艺术家”的窘境。而边界的消失,其结果必然是意义的虚空。艺术失去了来源于自我的锚定,不得不沦为对各种时髦思潮的急切迎合。正如汤姆·沃尔夫讽刺的那样,沦为“画出来的箴言”。就这样,从塞尚到毕加索,造型艺术之于文字,从抗争开始,到谄媚结束。这个剧情,是极其让人痛心的。”
“我从没有奢望过巫师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我打心底希望画家们能够和音乐家、舞蹈家一样,成为一座桥梁,让自己身上古老而神秘的天赋,与这个被机械复制所统治的庸俗世界实现和解。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家是天选的。当初,神赐给我们文字的时候,也赐给了我们艺术家。我们每个普通人,都需要在文字的桎梏中,得到片刻的休息和放松。我们无来由的叹息,午后阳光下的一阵恍惚,和深夜遽然惊醒后的沮丧,需要被回应,需要被抚慰。而这,就是神赋予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