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他做的每件事,经历的每个过程,都是在树立自己的人生品牌。而他人则依照这个“品牌”的品质、信誉、知名度和种种印象与之建立联系,或接近,或推荐,或信任,或赞叹,或远离,或踩踏……而褚时健用他的一生完美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国企业家的优质品牌!
褚时健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当他老人家走完自己的一生时,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几乎是集体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提起褚时健,他的标签有”糖王“、“烟草大王”、“褚橙”。他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财经人物之一,备受企业家群体的推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非常钦佩他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则是他忠实的粉丝和忘年好友,曾数次专程往返哀牢山去向褚老当面取经。
一、“小褚”的成长
1.1 快乐童年,捉鱼时光
1928年1月23日,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盘龙江边,一个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小村子。村子虽小却不闭塞,从村子后面穿过的滇越铁路,让这个小村庄更早地联通了外面的世界。
从小在水边玩大,游泳自然不在话下。褚时健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在南盘江里捉鱼了。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当时捉鱼不用任何工具,而是靠双手和双脚配合,必须眼明手快才能抓到鱼。即便是这样,褚时健每次捉鱼都是满载而归。可见其聪明与做事的本领此时已显出苗头。
1.2 少年担当,烤酒养家
褚时健15岁的时候,正逢抗日战争,其父亲不幸被日军敌机炸伤离世,母亲除了要忙田里的活计,还要照顾弟弟妹妹,不得不把家里的酒坊交给褚时健来经营。作为家中长子,褚时健理所应当地承担起对家的责任。
然而,经营一个酒坊,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聪明的褚时健,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不仅酿出了酒,而且酿出的酒总是比别人多,质量也比别人好。
褚时健后来回忆说:自己从小就是这样,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下河拿鱼要比别人拿得多,烤酒也不输别人。他说,同样花力气做一件事,一定要认真,马马虎虎地做,力气就白花了。
独自经营酒坊,对于年少的禇时健来说,虽然很辛苦,但也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以及未来经营企业最重要的基础训练。这段经历,对褚时健之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1.3 求学路上,参加革命
褚时健在昆明求学时,是西南联大最鼎盛的时期。褚时健受进步思潮的影响,在战火纷飞中,正式投入革命,他首先加入了游击队,后又在1948年接受任命,做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后来有一次在执行任务并圆满完成后,为了避免暴露身份,干脆跟随部队,正式成为一名军人。
二、褚厂长大展拳脚
2.1 “右派”时期,展露才能
1950年,云南全境解放。全国上下开始了“除旧迎新”的政治运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褚时健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划定为“右派”,并被发配到农场劳动改造。
虽然如此,作为“右派”的褚时健,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认真地干起了各种农活。不管是翻地、种菜、种甘蔗,他都做得比别人像样。为了改善艰难的生活,闲不住的褚时健,上交完国家规定的甘蔗后,就利用剩下的甘蔗研究起了榨糖。榨糖剩下的甘蔗渣,也被他利用起来,做起了烤酒的老本行。褚时健因此在农场有了会做事的好名声。
于是,褚时健被组织上安排到了常年亏损的曼蚌糖厂,担任副厂长。一年后,糖厂一改长年亏损的状态,首次取得8万元的纯利润。
第二年纯利润达到20万元,第三年纯利润一跃上升到近40万元。糖厂职工的生活,也在褚时健的努力下过得很滋润。
褚时健在糖厂这些年,虽然改变不了大环境,却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就是因为他没有选择混日子,而是选择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并始终保持着做事就要做到最好的初心。
2.2 玉溪卷烟厂
1976年,“文革”结束,褚时健的“右派”身份也得以彻底平反。做企业有一套的褚时健,也迎来了命运的新转折,他被组织安排到了规模更大的玉溪卷烟厂,担任厂长。
褚时健认为,只有工人的日子过好了,才能保证生产。他想尽办法改善了职工们的伙食和住宿。短短一两年的时间,玉溪卷烟厂就成为了当地职工生活最好的工厂。
为了改变工人吃"大锅饭"的观念,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褚时健制定出了奖惩分明的工资制度。
重技术是褚时健的一贯作风,在走访了同期更优秀的烟厂后,褚时健意识到产品品质有差距的原因,就是生产设备不如人。褚时健果断地决定,向国外购买最先进的成套设备。
为了购买这套设备,褚时健向领导立下“军令状”,申请下2300万美元逆天数字的贷款。
设备就位后,给先进的设备找匹配的原料,成为了褚时健的工作重心。由于当时对烟叶的供应,是由国家统一调配,褚时健没有购买烟叶的自由。褚时健决定自己建立烟草种植基地。但在当时的体制下,并没有得到政府和烟厂内部的支持。如此的障碍重重,褚时健选择了等待。
机会总是会选择有准备的人。有一次,玉溪市赵桅乡乡长,来找褚时健借钱,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发展水浇地来种植烟叶。褚时健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在与厂里领导班子简单沟通得到同意后,褚时健向乡长提出建议,只要烟农按照他的方法来种植烟草,有了收成后将烟叶交回烟厂,那么烟厂将无偿为烟农提供种植烟草的资金。这对农民来说是件大好事。乡长高兴地同意了,并组织了赵桅乡的400多户烟农,与玉溪卷烟厂签订了合同。就这样,初步的烟草种植基地就建立起来了。按照这个方式,烟厂的烟叶种植基地不断地扩大,烟厂高品质原材料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褚时健就是这样一路遇到问题,一路解决问题。在他的带领下,不到10年的时间,玉溪卷烟厂从烟草行业的无名小厂,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企业。
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做得那么成功,就是因为他遇事善于当机立断,一旦决定就全力以赴,付诸行动。
然而,就在玉溪卷烟厂发展最好的时候,一封检举信的牵涉,让褚时健陷入了调查,他因此即将陷入另一种人生。
三、为自己而活,开始种橙
3.1狱中生活,闲不住的人,只要找到事情做,就能重燃希望
尽管漫长的调查十分痛苦,顶着压力的褚时健仍然认真地工作。在这期间,褚时健的妻子被关押,女儿在狱中自杀,家人的遭遇更让他郁郁寡欢。之后,褚时健在经历了一段有争议的审判和辩护之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讽刺的是,在他的案子之后,国企领导低收入的局面,也发生了变革。
起初,褚时健对这样的结果,也感到十分绝望。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到这样的地步。经过长期的思想煎熬后,褚时健转念一想,自己已经70多岁,没必要再为这些无法改变的事情烦恼了,就接受命运的安排,安心地在监狱好好服刑吧。
由于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褚时健的刑期减为有期徒刑17年,这让他心中燃起了希望。
就在这时,一直搞种植的弟弟褚时佐,在探监期间,给他带了一种原产于湖南的冰糖橙。
觉得橙子味道独特的褚时健,顿时来了兴趣,建议弟弟大量种植这种橙子。他甚至期许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出狱和弟弟一起做。就算出不去,自己也可以给弟弟参谋参谋,算是作为兄长对自己弟弟事业上的支持。
有了这份精神寄托,褚时健在服刑期间,只要有机会出门到山上或操场上散步,就会用步伐计算果树之间的距离,并且计算一下每亩地的投入与产出。
2001年,褚时健因为糖尿病严重,获得保外就医。褚时健回到了家中。2004年,褚时健获准假释。
人一旦没有事情做,就会失去人生的希望,他需要做点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
3.2靠天吃饭变靠科学吃饭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褚时健只是想随便做点事情,打发时间。谁也没想到他是认真的。
褚时健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请几个好友帮忙凑了些钱,租了两个山头,开始了人生的再一次创业。
这一次,褚时健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种出最好的橙子。
为了让果园的生产达到品质化,规模化。褚时健把承包土地的面积从最初的900亩,扩张到了2400亩。
土地落实了,褚时健就开始解决水源问题。为此褚时健果断花138万元,架设了19公里的水管,把水引到了果园。这样的花费,在当时的中国农业界,是绝无仅有的。
为了保证口感,褚时健拒绝化肥,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有机肥。传统方法种出来的果子,之所以味道不均衡、不稳定,是因为缺乏标准化。
为此,褚时健在果园里设置了实验区,用科学的方法证实,如果要保证口感一致,就需要对有机肥进行精确的配比,而且他还发现在现有成分比例的基础上,需要添加磷钾肥。施肥过程,也要求工人必须按标准,统一动作。
通过肥料配比的调试,以及标准化施肥,果树后来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橙子的口感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3 励志橙的销售神话
由于口感不错,褚时健种出的橙子,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最初产量不高时,橙子在本地和熟人的消化下供不应求。后来橙子逐年增产了,已经把橙子的品质推上最高水准的褚时健,不愿意“卖橙子主要是靠熟人帮忙”。所以,他开始着手建立起中国第一家产、供、销于一体的农业企业。“褚橙”的名气由此也慢慢传播开来。
那时,刚刚兴起的互联网电商行业,注意到了“褚橙”,其中一家主营优质生鲜果蔬的电商平台,找到褚时健寻求合作。独具慧眼的褚时健,欣然接受了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就这样,乘着电商发展的顺风车,”褚橙“借助褚时健本身的话题性,化身“励志橙”,走向了全国,并接二连三地创造了销售奇迹。“褚橙”在2014年时,达到了一亿多的销售额,纯利润达到了7071万元。就这样,“褚橙”不仅成为了一个优质农产品品牌,更是成为唯一一个,用姓氏来命名的橙类品种。
“褚橙”的成功,最初得益于褚时健对待别人认真且真诚的态度,这使得在“褚橙”创业初期,有不少人愿意帮助他。“要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是他的做人准则。因此,他才会不遗余力地把“褚橙”品质做好,来匹配别人对他的好。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产品不好,没有人会一直买他的面子。
从75岁到88岁的13年间,高龄的褚时健选择了让人最不看好的农业,种出了全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橙子。这和他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是分不开的。
“褚橙”的成功,也鲜明地诠释了只要有做事的决心,什么时候都不嫌晚。
四、写在结尾
2019年3月5日,褚时健走完传奇的一生,逝世于家乡玉溪, 享年91岁。
纵观褚时健的一生可以看出,褚时健之所以不管做什么都能获得成功,取决于他做事一直保有十二分认真的态度。不管是小时候捉鱼、烤酒,还是后来的榨糖、经营烟厂、种橙,褚时健都能做到认真钻研,尊重事物的规律。更难得的是,他还拥有排除万难的勇气和魄力,不把事情做到极致,绝不罢休。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在谷底反弹的高度。”这是巴顿将军说过的一句话,放在褚时健身上,再合适不过。褚时健在遭受到不公和打击时,不怨天尤人,依然能恪守本份,乐观豁达地面对。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即使到了该颐养天年的岁数,也不给人生设限,仍然能拥有年轻的斗志,保持热情,拼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褚老身上专注、认真、踏实、不急于求成的这些品质,在日渐浮躁的当今社会非常难能可贵,依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褚老不管处境如何,都能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生活,勇敢向前!
(本文缩写于三七读书讲书稿,标题为本人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