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5月22日,星期一,农历四月初四,是2023年的第二十一周,今年已经过去了140天,距离2024年还有224天,这是我今年的第二十次周复盘。
一、习惯养成
01五点四十早起4天,六点早起3天
02阅读7天
03简书写作7天,公众号发文3篇
04运动上在校每天跟着学生一起跑操。
二、学习输入
本周微信读书10小时,这里面包括承承的听《酷虫学校》的时间。
1.在读今年第25本书《人生只有一件事》
这本书是自己一直关注的申姐推荐的,她已经退休了,但还是每天不停地读书写作,还在不断地为更多的人赋能,很是让人佩服。
01以后避免说一句话:“我早就跟你说过了!”
“我早就跟你说过了”,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的一句话。
我们原以为自己说了这句话后,他人会和我们的意见一致了,终于和我们统一思想了。但往往说出来之后结果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对方非但没有认同感,反而觉得别别扭扭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试想一下,你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在显示自己很高明?是不是让他人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别人早就知道了,而自己知道今天才明白?
这么一想,忽然就明白了,原来这句话背后有一个洋洋自得的自我,有一个居高临下的自我。
当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想的都是自己,完全没和别人“在一起”。本质上是在搞权力斗争,没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
而且这句话很容易浇灭别人的热情,打击别人的自信。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早就跟你说过了”这句话,改口说“太棒了,我为你高兴”,或者说“太好了,我们一起学习”,抑或说“太佩服了,我怎么没想到”。可想而知,结果天差地别。
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千万别再说“早就跟你说过了”,尤其是对孩子。
02人生苦乐成败,大约脱不了“关系”二字。
人和人在一起无非是这两种念头:我想不想和你在一起,我想不想成为和你一样的人。
教育孩子尤其如此,如果孩子很喜欢和我们在一起,很希望成为和我们一样的人,那这个孩子基本上就不用怎么管了。
他喜欢天天和你在一起,每天听着你怎么说,看着你怎么做,他自然而然地就都学会了。
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你让他往东,他偏偏往西,要他往西,他偏偏往东,很简单,他不想和你一样。
难怪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说:“教育之道,爱与榜样,除此无他。”
2.在读今年第26本书《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象。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但一定会更接近自己的人生梦想。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到更美的风景,体验到更精彩的人生。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好多人寻觅探幽,看似在寻觅山水花草,说到底还是为了心灵和精神。
城市家园可以安放我们的身体,阅读可以安放我们的灵魂。
三、输出
1.简书上日更7天。
2.公众号更文3篇。
收获与反思
1.在金惟纯老师的书里照见了好多自己身上的问题,都是之前从未意识过的。内容不算多么高深,但都是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但道理讲得到位,让人读完后很认同。
2.做家里那个拿事的人,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公司,一个小社会,都在等靠要,这个家就散了,再严重一点如果互相指责、抱怨、推卸责任,亲情就荡然无存了。
这是本周刚摘抄的句子,居然忘了摘自哪里了,只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触到自己了,就抄了下来。
3.思而不做未思,做而不思未做。
下周计划:
1继续保持每天阅读每天进步的节奏。
2.简书上日更,公众号更文不少于3篇。
3.运动继续,这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要坚持动起来。
本周复盘到此结束,我们下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