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8|瞎逼逼一下
限制
在接受督导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想要倾诉些什么的,但是却一片空白。
春京老师问:那是感觉到了什么呢?
我说:感觉自己像一个充满气的皮球,但是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又问:为什么它是一个皮球?为什么充满气呢?
我说:不知道。感觉它很灵活,四处弹来弹去,但是总是隔着皮球。
我们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等到一个小时结束后,我还在想着为什么。
我其实感觉这个皮球在我的胸腔里,悬空着的,没有接触点,充满了气体,几乎要撑爆掉了。它其实一直都在,在疫情时期我预约倾听的时候就在了。老师建议我再预约一次倾听试一试。
于是结束后,我拿出录音笔试着自由联想:“我感觉像一个充满气的皮球……我担心三十岁真得是有没有梦想的分界线……梦想是什么呢?……想到出国留学……出国留学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更艰难、更没有界限的一条路……我感觉自己总是选择比较保守的路径,我缺乏勇气、突破界限的冲击力……我想要打破皮球的外壁,跳出来快活地伸个懒腰,过更艰难的、范围更广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真实的存在与切实的生活……我想要更加灵活的、不断突破上限或者下限的生活……”
当我想到这里时,突然发现“充满气的皮球”原来隐含着“挣破限制”的需要。因为感觉被限制,所以球内气压很高。而限制来源于自己一次一次的选择,每一次的选择被我知觉为更加“保守的路径”,虽然理性知道它是一种带有期望与幻想的评价。然而被限制并不是因为这些选择,而是这些选择背后隐藏的信念:“保守的路径”是安全的、缺乏勇气的、有所限制的,因而也是更不真实的存在方式。
这时候也许应该问:那为什么不出国留学呢?我感受到了这个选择背后的担心、恐惧以及胆怯。其实我根本上或许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托福没考出来、成绩不是很好、家里没有资金支持、很担心申不到奖学金……
当我说出这些顾虑时,便想到师兄所说的:当初本科毕业时选调、工作、留学他都能够很好的选择,但是因为想着晚一点再做决定,所以才保了研。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了。其实我可以更早地做决定,就不会被所谓的顾虑所限制,但是反之也真因为有所顾虑,才被限制了呀。我如此感受着,又十分不愿意承认,但最终还是得承认:我确实怂,对自己不够狠心,吃不得苦。
人生是一个充满限制的体验,出生到死亡已经框定了起点与终点,而在中间,人类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意义以突破限制,用社会比较、完美主义、自卑与超越等等心理活动尽可能地推动自己。然而正是因为有限制,才能有无限;因为存在怂,才有所谓的勇气;因为有已经选择了的这一边,才有目光望向的另一面。